康復科會通過多種方式治療胸痛,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藥物輔助、心理支持等,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胸痛的病因、病情嚴重程度及個體差異來制定。
一、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緩解胸痛癥狀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熱療:使用熱毛巾、熱水袋或熱療儀器對胸部疼痛部位進行熱敷。熱敷溫度一般控制在 40-50℃,每次 15-20 分鐘,每天可進行 3-4 次。熱療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例如,因胸壁肌肉勞損導致胸痛的患者,熱療后疼痛往往能得到明顯緩解。
- 電療:常見的有電刺激療法,如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通過電極片將特定頻率和強度的電流傳遞到胸部疼痛區(qū)域,調節(jié)神經傳導,阻斷疼痛信號傳遞,從而減輕疼痛。電流強度和頻率會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進行調整,每次治療時間約 20-30 分鐘,每周進行 3-5 次。對于一些神經性胸痛患者,電療能有效緩解疼痛癥狀。
- 超聲波治療:利用超聲波的溫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作用于胸部組織。超聲波能深入組織內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組織修復,減輕炎癥反應。治療時,超聲探頭在胸部疼痛部位緩慢移動,治療時間和強度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每周進行 2-3 次。對于肋軟骨炎等引起的胸痛,超聲波治療可能有較好效果。
- 按摩推拿:專業(yè)康復治療師運用特定手法對胸部及相關部位的肌肉、筋膜進行按摩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滾法、按法等,通過放松緊張的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減輕胸痛。每次按摩時間約 20-30 分鐘,每周進行 2-3 次。若胸痛是由長期不良姿勢導致胸壁肌肉緊張引起,按摩推拿可有效改善癥狀。
- 牽引:對于因胸椎病變等原因導致胸部神經根受壓引起胸痛的患者,可能會采用牽引治療。通過器械對胸椎進行牽引,拉開椎間隙,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緩解胸痛。牽引的重量和時間需根據患者病情和身體狀況由醫(yī)生精確制定。
- 拔罐:在胸部疼痛部位或相關穴位上進行拔罐,利用負壓吸附作用,使局部皮膚充血,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疏通經絡、止痛的目的。拔罐時間一般為 10-15 分鐘,每周可進行 2-3 次。對于一些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胸痛,拔罐治療可能有一定效果。
- 針灸:依據中醫(yī)經絡學說,選取胸部及其他相關部位的穴位進行針刺。常用穴位有膻中、內關、足三里等。通過針刺穴位,調節(jié)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止痛的作用。針刺手法和留針時間會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一般每周進行 2-3 次。對某些功能性胸痛,針灸可能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二、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有助于增強胸部及相關部位的肌肉力量,改善呼吸功能,預防胸痛復發(fā)。
- 呼吸訓練
- 腹式呼吸:患者平躺在床上或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用鼻子慢慢吸氣,讓腹部隆起,感覺氣息充滿腹部,此時放在胸部的手應盡量保持不動;呼氣時,用嘴巴慢慢呼氣,腹部收縮。每次練習 10-15 分鐘,每天進行 3-4 次。腹式呼吸可增強膈肌力量,提高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胸部壓力,緩解胸痛。
- 縮唇呼吸:閉嘴經鼻吸氣,然后縮唇(呈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 2 倍左右。每次練習 10-15 分鐘,每天進行 3-4 次??s唇呼吸能延緩呼氣氣流,防止小氣道過早塌陷,改善氣體交換,減輕呼吸困難和胸痛癥狀。
- 胸廓活動度訓練
- 擴胸運動:患者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在身體后方交叉,然后緩慢向上抬起雙臂,同時挺胸抬頭,感受胸部的舒展,保持 3-5 秒后緩慢放下。重復進行 10-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4 組。擴胸運動可增加胸廓的活動范圍,改善胸部肌肉的柔韌性,緩解因胸廓活動受限引起的胸痛。
- 轉體運動: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緩慢向一側轉動身體,至最大限度后保持 3-5 秒,然后轉回原位,再向另一側轉動。左右各轉動 10-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4 組。轉體運動能鍛煉胸廓周圍的肌肉,增強胸廓的靈活性,減輕胸痛。
- 核心肌群訓練
- 平板支撐:雙肘和雙腳支撐地面,保持頭部、肩部、背部、臀部和腿部在同一條直線上,腹部收緊,避免塌腰或撅臀。每次堅持 30-60 秒,逐漸增加時間,每天進行 3-4 組。核心肌群訓練可增強腹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改善身體姿勢,減輕胸部的壓力,對因姿勢不良引起的胸痛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 仰臥抬腿:平躺在床上,雙腿伸直緩慢向上抬起,與床面成 90 度角,保持 3-5 秒后緩慢放下。重復進行 10-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4 組。
三、藥物輔助治療
康復科醫(yī)生會根據胸痛的病因和病情,適當使用藥物輔助治療。
- 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可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布洛芬一般每次用量為 0.3-0.6 克,每天 3-4 次;雙氯芬酸鈉每次用量 25-50 毫克,每天 3 次。這些藥物主要用于緩解胸壁肌肉勞損、肋軟骨炎等引起的疼痛。
- 肌肉松弛劑:對于因肌肉緊張導致胸痛的患者,可能會使用氯唑沙宗等肌肉松弛劑。氯唑沙宗一般每次用量 0.2-0.4 克,每天 3 次。它能使緊張的肌肉放松,減輕疼痛。
- 營養(yǎng)神經藥物:若胸痛與神經損傷或受壓有關,如頸椎病導致的胸部放射性疼痛,可能會使用甲鈷胺等營養(yǎng)神經藥物。甲鈷胺一般每次用量 0.5 毫克,每天 3 次,以促進神經的修復和功能恢復。
四、心理支持與康復教育
胸痛可能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這些情緒又可能加重胸痛癥狀,因此心理支持和康復教育至關重要。
- 心理支持:康復治療師或心理醫(yī)生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安慰和支持。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改變對胸痛的錯誤認知和負面情緒,增強應對疾病的信心。對于焦慮、抑郁癥狀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建議其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進一步治療,必要時使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
- 康復教育:向患者詳細講解胸痛的病因、治療方法及康復注意事項。教導患者正確的姿勢保持方法,如坐姿要挺胸抬頭,避免彎腰駝背;站姿要雙腳均勻受力,身體正直。告知患者如何進行自我護理,如合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等。指導患者進行家庭康復訓練,確保患者能正確執(zhí)行呼吸訓練、運動療法等康復措施,提高康復效果,預防胸痛復發(fā)。
康復科治療胸痛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通過物理治療、運動療法、藥物輔助、心理支持與康復教育等多種方法,針對不同病因的胸痛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緩解胸痛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防胸痛再次發(fā)作?;颊咴谥委熯^程中應積極配合醫(yī)生和康復治療師,遵循醫(yī)囑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如有不適或疑問及時與醫(yī)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