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項
當幼兒出現(xiàn)濕疹時,醫(yī)生會根據(jù)癥狀和病史選擇血常規(guī)、過敏原檢測、皮膚鏡檢等檢查項目,以明確病因、排除感染或過敏因素,并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一、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guī)
- 通過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和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或過敏反應。若白細胞升高提示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則可能與特應性體質相關。
- 真菌鏡檢:取皮屑樣本進行顯微鏡觀察,用于鑒別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尤其在皮膚脫屑或反復發(fā)作時需排查。
二、過敏相關檢查
-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檢測
總IgE升高提示過敏體質,食物特異性IgE(如牛奶蛋白、雞蛋)可輔助確定過敏原。
- 過敏原檢測
- 血液檢測: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篩查對塵螨、花粉、食物等常見過敏原的敏感度。
- 皮膚點刺試驗:將微量過敏原刺入皮膚表層,觀察紅腫反應,適用于接觸性過敏原(如鎳、橡膠)篩查,但嬰幼兒需謹慎使用。
| 檢查項目 | 檢測方式 | 適用情況 | 優(yōu)點 | 局限性 |
|---|---|---|---|---|
| 血常規(guī) | 靜脈采血 | 感染或過敏初步篩查 | 快速、成本低 | 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
| 過敏原血液檢測 | 靜脈采血 | 多類過敏原篩查 | 全面、無創(chuàng)傷 | 可能需多次檢測 |
| 皮膚點刺試驗 | 皮膚表層微量刺激 | 接觸性過敏原排查 | 快速、直觀 | 嬰幼兒皮膚敏感,易假陽性 |
三、特殊檢查
- 皮膚鏡檢查
無創(chuàng)觀察紅斑、丘疹、滲出等皮損細節(jié),評估濕疹嚴重程度,尤其適合嬰幼兒。
- 斑貼試驗
將過敏原貼于背部皮膚,48小時后觀察反應,用于檢測遲發(fā)型過敏反應(如防腐劑、香料),但嬰幼兒配合度較低。
幼兒濕疹的檢查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靈活選擇,血常規(guī)和過敏原檢測是基礎項目,皮膚鏡檢和真菌檢查則針對復雜或反復病例。醫(yī)生會根據(jù)皮損特征、家族過敏史及環(huán)境因素綜合判斷,家長應配合避免搔抓并保持皮膚清潔,以提升檢查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