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預防網癮需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協(xié)同,從認知、行為、生活方式等多維度入手,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樹立健康上網觀念,合理使用網絡。
網絡成癮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會干擾正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預防網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個人層面
- 樹立正確認知:深刻認識網絡成癮對身心健康、學習、社交及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如視力下降、頸椎疼痛、焦慮抑郁、學業(yè)荒廢、社交隔離等,以此增強自身預防意識,主動識別并抵制網絡誘惑。例如,了解到長時間玩網絡游戲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從而提醒自己合理控制上網時間。
- 制定上網計劃:依據(jù)自身實際需求,擬定清晰、可行的上網計劃。明確上網時間和具體用途,嚴格遵守計劃,杜絕無節(jié)制上網行為,堅決不瀏覽不健康網絡信息,不利用網絡從事不良活動。比如,每天規(guī)定上網 1 - 2 小時,用于查閱學習資料、觀看有益視頻等,避免沉迷于無意義的刷劇、玩游戲。
- 學會時間管理:上網前確定目標和任務,按重要程度排序,合理分配時間。上網過程中專注目標,不被其他內容干擾,可暫存感興趣的非任務內容,待完成任務后再查看。例如,上網搜索學習資料,就不被彈出的娛樂新聞吸引,確保高效完成搜索任務。
- 培養(yǎng)興趣愛好:積極參與繪畫、音樂、運動、閱讀等活動,從不同領域獲取成就感與愉悅感,降低對網絡單一刺激的依賴。戶外運動能促使身體分泌內啡肽,帶來快樂與滿足感。比如參加籃球社團,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結交朋友,減少上網時間。
- 增強社交互動:主動與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積極參與社交聚會、團隊活動,滿足情感溝通需求,提升社交技能?,F(xiàn)實社交中的表情、肢體語言等多渠道交流,帶來的情感體驗遠超網絡社交。像周末與朋友聚會,分享生活點滴,豐富社交生活。
二、家庭層面
- 營造良好氛圍:家庭成員間相互關心、支持與理解,避免爭吵沖突,為孩子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與歸屬感,讓孩子更愿意回歸現(xiàn)實生活,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比如,父母關系融洽,經常一起陪伴孩子,孩子就不易沉迷網絡。
- 加強陪伴溝通:家長要多關注孩子成長,陪伴孩子參與活動,如一起看電影、做飯、郊游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與情緒變化,建立良好親子關系,使孩子在遇到網絡問題時愿意向家長傾訴。例如,每晚安排親子交流時間,分享一天的經歷。
- 做好榜樣示范:家長減少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手機、沉迷網絡游戲等不良行為,規(guī)定家庭 “無手機時段”,如用餐、親子互動、晚上休息時間等,全家人共同遵守,引導孩子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家長帶頭在晚餐時間不玩手機,專注與家人交流。
- 制定上網規(guī)則:家庭成員共同制定上網規(guī)則,明確上網時間、內容等限制,并嚴格執(zhí)行??山柚浖ぞ呦拗坪⒆由暇W時長與瀏覽內容,培養(yǎng)孩子自律意識。例如,規(guī)定孩子周一至周五每天上網 1 小時,周末 2 小時,且只能訪問學習類、健康娛樂類網站。
- 關注上網行為:家長了解孩子常訪問的網站,與孩子一起上網并討論,運用自身經驗幫助孩子辨別網絡信息,遠離網絡垃圾。定期評估孩子網絡使用狀況,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比如,家長與孩子一起瀏覽網頁,教導孩子如何識別虛假信息。
三、學校層面
- 開展網絡教育: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納入常規(guī)課程體系,依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編寫系統(tǒng)科學的教材或校本課程,涵蓋網絡安全、信息辨別、數(shù)字公民意識等內容,提升學生網絡素養(yǎng)。例如,小學階段通過趣味活動讓學生了解網絡安全知識,中學階段開設專題課程培養(yǎng)學生信息辨別能力。
- 加強教師培訓:教育部門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網絡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網絡素養(yǎng)與信息化教學能力,使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網絡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比如,培訓教師如何運用網絡教學平臺,以及如何識別學生網絡成癮跡象。
- 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校園網絡使用規(guī)章制度,禁止學生在課堂、午休、作息時間使用手機,嚴禁瀏覽不良網站,設立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學生上網行為的監(jiān)督檢查,對違規(guī)學生及時教育糾正。例如,安排老師課間巡查,防止學生違規(guī)使用手機上網。
- 優(yōu)化網絡設施: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學習資源與平臺,如校園內網、在線圖書館、教育資源庫等,滿足學習需求,同時過濾不良信息,營造良好校園網絡文化氛圍。比如,學校建設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庫,供學生自主學習。
- 豐富課余生活:學校組織開展各類文體、科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支持學生建立多種互動,讓學生在現(xiàn)實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比如,舉辦科技節(jié)、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
四、社會層面
- 加強內容監(jiān)管:政府相關部門實時監(jiān)測、篩選各類網絡平臺信息,及時刪除暴力、色情、恐怖、賭博等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嚴厲打擊制作、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凈化網絡空間。例如,網信部門利用技術手段監(jiān)測網絡內容,對違規(guī)平臺進行處罰。
- 規(guī)范游戲行業(yè):制定嚴格的游戲審批標準與運營規(guī)范,實施實名認證制度,限制未成年人注冊和使用網絡游戲的時間、消費額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比如,規(guī)定未成年人每天游戲時間不超過 1.5 小時,晚上 10 點至次日 6 點禁止登錄游戲。
- 建設活動場所:政府加大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在社區(qū)、公園等地建設兒童游樂區(qū)、青少年宮、體育場館等,配備活動器材與專業(yè)指導人員,舉辦文化藝術、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等活動,吸引未成年人參與,減少對網絡娛樂的依賴。比如,社區(qū)定期組織青少年手工制作、科普講座等活動。
- 開展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如公益廣告、講座、社區(qū)活動等,向公眾普及網絡成癮的危害及預防方法,提高公眾對網絡成癮問題的重視程度,引導正確使用網絡。比如,電視臺播放預防網絡成癮的公益廣告,社區(qū)舉辦相關講座。
- 促進多方協(xié)作:網信、公安、文化、教育等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協(xié)作,建立跨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機制與信息共享平臺,在網絡環(huán)境治理、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鼓勵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為網絡成癮預防與干預提供支持。比如,公安部門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心理咨詢機構為成癮者提供心理輔導。
預防網癮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多維度的措施,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上網習慣,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減少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保持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