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
接種百白破疫苗后需密切關注局部反應、全身癥狀及過敏跡象,多數不良反應為輕度且可自愈,但需根據癥狀嚴重程度采取針對性措施并及時就醫(yī)。
一、常見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
局部反應
接種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疼痛或硬結,通常持續(xù)1-3天。建議避免按壓或摩擦注射區(qū)域,可冷敷緩解不適。全身反應
部分人群會出現低熱(≤38.5℃)、乏力或食欲減退,偶伴頭痛、肌肉酸痛。可通過多飲水、休息緩解,高熱(>38.5℃)需遵醫(yī)囑使用退熱藥。過敏反應
極少數人可能出現蕁麻疹、呼吸困難或面部腫脹,需立即就醫(yī)處理。
表1:常見不良反應對比
| 反應類型 | 主要表現 | 持續(xù)時間 | 處理方式 |
|---|---|---|---|
| 局部反應 | 紅腫、疼痛 | 1-3天 | 冷敷、避免觸碰 |
| 全身反應 | 發(fā)熱、乏力 | 1-2天 | 補液、休息、退熱藥 |
| 過敏反應 | 皮疹、呼吸困難 | 立即出現 | 緊急就醫(yī) |
二、接種后護理要點
避免劇烈運動
接種24小時內減少高強度活動,防止局部血管擴張加重紅腫。飲食與清潔
保持接種部位干燥,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降低炎癥風險。觀察與記錄
留存接種憑證,記錄反應時間及癥狀,便于后續(xù)接種調整。
三、禁忌與慎用情況
絕對禁忌
對疫苗成分(如百日咳桿菌、白喉類毒素)過敏者,或既往接種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禁用。慎用人群
急性發(fā)熱、嚴重慢性病(如心臟病、癲癇)患者需延緩接種,康復后評估風險。
表2:禁忌人群分類
| 類別 | 具體情況 | 處理建議 |
|---|---|---|
| 禁忌 | 過敏史、嚴重不良反應史 | 禁止接種 |
| 慎用 | 急性疾病、免疫缺陷 | 延緩接種并咨詢醫(yī)生 |
四、后續(xù)接種與加強免疫
完成基礎免疫
兒童需按程序完成3劑基礎接種(通常為3月齡、4月齡、5月齡),成人補種需間隔4-8周。加強針安排
青少年及成人每10年建議接種1劑白破疫苗以維持免疫力,特殊職業(yè)(如醫(yī)護人員)需遵醫(yī)囑調整。
表3:接種程序對比
| 人群類型 | 基礎劑次 | 加強間隔 | 注意事項 |
|---|---|---|---|
| 兒童 | 3劑(3/4/5月齡) | 11-12歲加強1劑 | 按時完成 |
| 成人 | 補種2-3劑 | 每10年1劑 | 根據抗體水平調整 |
接種后需結合個體健康狀況調整護理方案,若癥狀持續(xù)超過3天或加重,應及時聯系接種單位。嚴格遵循免疫規(guī)劃程序可有效預防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保障長期健康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