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瘙癢伴隨多形性皮損是核心標志
濕疹的表現(xiàn)復雜多樣,核心特征是劇烈瘙癢和皮膚皮損的多形性,這些皮損形態(tài)、分布及嚴重程度會隨濕疹類型、病程階段及患者年齡而顯著變化,從急性期的紅腫滲液到慢性期的增厚皸裂,常對稱分布且邊界不清 。
一、依據(jù)病程階段劃分的典型表現(xiàn)
急性期表現(xiàn) 此階段濕疹發(fā)作迅猛,皮損以炎癥反應為主。皮膚首先出現(xiàn)彌漫性紅斑和水腫,繼而密集出現(xiàn)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甚至水皰 。這些水皰極易因搔抓或摩擦破裂,導致糜爛、滲出大量組織液,形成濕潤的創(chuàng)面 。病變中心區(qū)域通常最重,炎癥反應明顯,并逐漸向周圍擴散,外圍可見散在的丘疹和丘皰疹,整體皮損邊界模糊不清 。此期瘙癢最為劇烈,常令患者難以忍受 。
亞急性期表現(xiàn) 隨著急性炎癥逐漸消退,紅腫和滲出減輕,皮損顏色轉為暗紅 。水皰和糜爛面開始愈合,滲出減少 。此時皮損主要表現(xiàn)為丘疹、少量丘皰疹以及開始出現(xiàn)的細小鱗屑,皮膚呈現(xiàn)輕度浸潤增厚 。一個特征性的表現(xiàn)是點狀糜爛 。雖然瘙癢依然存在,但強度較急性期有所緩解,病情整體趨向好轉 。
慢性期表現(xiàn) 若濕疹反復發(fā)作或處理不當,可進入慢性階段。此期皮損以皮膚增厚、紋理加深(苔蘚樣變)為主要特征,伴有色素沉著或減退 。皮膚變得異常干燥、粗糙,可能出現(xiàn)皸裂 。鱗屑增多,瘙癢持續(xù)存在,尤其在夜間可能加劇 。因長期搔抓,皮膚表面可見抓痕、血痂,甚至繼發(fā)感染 。
特征對比
急性期
亞急性期
慢性期
主要皮損形態(tài)
紅斑、水腫、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
暗紅斑、丘疹、少量丘皰疹、鱗屑、點狀糜爛
浸潤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改變、皸裂、鱗屑
滲出情況
顯著,有漿液性滲出
減少,逐漸干燥
無滲出,皮膚干燥
瘙癢程度
劇烈
中度,逐漸減輕
持續(xù),夜間可能加重
皮膚狀態(tài)
濕潤、邊界不清
輕度浸潤、開始干燥
干燥、粗糙、增厚、邊界相對清晰
常見繼發(fā)改變
抓痕
-
抓痕、血痂、色素沉著/減退、皸裂
二、依據(jù)年齡階段劃分的分布特點
嬰兒期(通常指2歲前) 濕疹(常指特應性皮炎)皮損多首發(fā)于面頰、額頭和頭皮 。初期表現(xiàn)類似急性濕疹,以紅斑、丘疹、滲出為主 。隨后皮損可能逐漸蔓延至四肢的伸側(如手臂和小腿的外側) 。此階段嬰兒常因瘙癢而煩躁不安、睡眠不佳。
兒童期(約2歲至青春期) 皮損多由嬰兒期延續(xù)而來,也可能獨立發(fā)生 。分布特點轉變?yōu)楹冒l(fā)于身體的屈側,如肘窩、腘窩(膝蓋后方)、頸部、手腕和腳踝內側 。皮損形態(tài)多為瘙癢性的鱗片狀紅斑、斑丘疹,因反復搔抓可能出現(xiàn)苔蘚樣硬化 。面部和頸部也是常見受累區(qū)域 。
青少年及成人期 皮損分布更具個體化,但手部和足部常成為主要或特征性受累部位 。屈側部位(肘窩、腘窩)的皮損依然常見 。面部(尤其是眼瞼)、頸部、上胸部、背部肩胛區(qū)也可能受累 。慢性苔蘚樣變、皮膚干燥和皸裂更為突出,瘙癢持續(xù),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年齡階段
主要分布部位
典型皮損特點
備注
嬰兒期
面頰、額部、頭皮,后蔓延至四肢伸側
急性濕疹樣表現(xiàn):紅斑、丘疹、滲出
易影響睡眠和情緒
兒童期
屈側:肘窩、腘窩、頸、腕、踝內側;面頸
鱗屑性紅斑、斑丘疹、苔蘚樣變
常由嬰兒期演變而來
青少年/成人期
手部、足部、屈側(肘窩、腘窩)、眼瞼、頸、上胸、背
慢性苔蘚樣變、干燥、皸裂、色素改變
手足部受累具特征性 ,易繼發(fā)感染
濕疹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其表現(xiàn)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呈現(xiàn)出動態(tài)演變的過程,準確識別不同階段和年齡的皮損特征、瘙癢模式及分布規(guī)律,是有效管理和治療的關鍵,患者應及時就醫(yī)以獲得專業(yè)診斷和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