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
睡前血糖18.9 mmol/L遠高于正常范圍,屬于顯著升高的高血糖狀態(tài),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 理解血糖與健康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體細胞,尤其是大腦和肌肉,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維持血糖在適宜范圍內,對于保證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至關重要。血糖水平受多種因素調節(jié),包括飲食、運動、激素(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肝臟的儲存與釋放功能。
血糖的來源與去路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后進入血液,這是血糖的主要來源。肝臟也能將儲存的糖原分解或通過非糖物質合成葡萄糖(糖異生)釋放入血。血糖的去路則包括被全身組織細胞攝取利用產生能量、在肝臟和肌肉中合成糖原儲存、轉化為脂肪或氨基酸,以及當血糖過高時通過尿液排出。
胰島素的核心作用胰島素是由胰腺β細胞分泌的關鍵激素,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細胞的大門,允許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被利用或儲存。當人體進食后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和儲存,從而使血糖回落到正常水平。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是導致高血糖,特別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礎。
血糖監(jiān)測的意義 定期監(jiān)測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和睡前血糖,是評估血糖控制狀況、診斷糖尿病及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監(jiān)測時間點反映了身體在不同生理狀態(tài)下的血糖調節(jié)能力。
二、 血糖標準與異常判斷
判斷血糖是否正常,必須參照醫(yī)學界公認的標準值。以下表格列出了不同狀態(tài)下的血糖參考范圍:
| 檢測狀態(tài) | 正常范圍 (mmol/L) | 糖尿病診斷標準 (mmol/L) | 臨床意義 |
|---|---|---|---|
| 空腹血糖 | 3.9 - 6.1 | ≥ 7.0 | 反映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受前一晚飲食和夜間激素影響較小。 |
| 餐后2小時血糖 | < 7.8 | ≥ 11.1 | 反映餐后胰島素的應答能力和組織對葡萄糖的處理能力。 |
| 睡前血糖 | 5.6 - 8.0 | - | 反映全天血糖控制的最終狀態(tài),避免夜間低血糖或高血糖。 |
根據上表,睡前血糖的理想范圍通常建議在5.6至8.0 mmol/L之間。這個范圍既能保證夜間能量供應,又不會因過高而增加腎臟負擔或導致滲透性利尿。該男子的睡前血糖高達18.9 mmol/L,遠超正常上限,甚至超過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7.0或餐后≥11.1),屬于非常危險的高血糖水平。
三、 高血糖的危害與應對
持續(xù)或嚴重的高血糖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的損害。
急性并發(fā)癥風險 血糖18.9 mmol/L已處于較高水平,增加了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多見于1型糖尿?。┗?strong>高滲性高血糖狀態(tài)(HHS,多見于2型糖尿?。┑娘L險。這兩種都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并發(fā)癥,表現為嚴重脫水、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慢性并發(fā)癥隱患 長期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元兇。它會持續(xù)損傷全身的血管和神經,最終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失明)、糖尿病腎病(腎衰竭)、周圍神經病變(感覺異常、足部潰瘍)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心梗、中風)等嚴重后果。
應對措施與管理 面對如此高的睡前血糖,首要任務是明確原因并立即就醫(yī)??赡艿脑虬ǎ猴嬍尺^量或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降糖藥物(如胰島素或口服藥)劑量不足或未按時服用、近期感染或應激狀態(tài)、缺乏運動等。醫(y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物、飲食和運動方案。日常管理應注重飲食控制(均衡膳食、控制總熱量)、堅持規(guī)律運動、遵醫(yī)囑用藥并定期監(jiān)測血糖。
長期穩(wěn)定的血糖控制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都維持在目標范圍內,能有效保護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對于血糖異常者,建立科學的自我管理習慣,并與醫(yī)療團隊保持溝通,是走向健康生活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