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階段系統(tǒng)化康復訓練是核心
肩袖損傷的康復需根據(jù)損傷程度和階段制定個性化方案,結(jié)合制動、物理治療、藥物及手術干預,配合中醫(yī)特色療法,形成多維度調(diào)理體系。
一、急性期制動與疼痛管理
- 1.制動休息與支具固定使用肩關節(jié)支具或吊帶固定2-4周,減少活動保持肩部放松,避免代償性緊張
- 2.物理因子治療急性期(48小時內(nèi)):冷敷緩解腫脹后期:熱敷、超聲波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低頻電刺激、紅外線改善局部代謝
- 3.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肌松藥物:乙哌立松片緩解肌肉痙攣
| 階段 | 制動時間 | 主要治療手段 |
|---|---|---|
| 急性期 | 2-4周 | 支具固定、冷敷、藥物 |
| 亞急性期 | 逐步減少 | 熱敷、電療、被動活動 |
二、恢復期系統(tǒng)化康復訓練
- 鐘擺運動:患側(cè)上肢自然擺動,幅度由小到大
- 爬墻訓練:手指沿墻緩慢上移,標記每日進展
- 彈力帶抗阻:外旋、外展、前屈等動作,每組10-15次
- 低負荷高重復:避免早期負重,逐步增加強度
- 肩胛骨穩(wěn)定性:聳肩、肩胛骨后縮練習
- 冰凍三秒法:肩關節(jié)特定角度維持3秒后放松
1.
2.
3.
| 訓練類型 | 具體動作 | 適用階段 |
|---|---|---|
| 關節(jié)活動度 | 鐘擺運動、棍棒輔助 | 恢復期初期 |
| 力量訓練 | 彈力帶抗阻、啞鈴 | 恢復期中后期 |
| 神經(jīng)肌肉激活 | 聳肩、劃船姿 | 功能強化期 |
三、術后分階段康復方案
- 支具固定,被動活動肘、腕關節(jié)
- 鐘擺樣運動(肩關節(jié)無痛范圍內(nèi))
- 增加被動活動范圍(外展、前屈)
- 爬墻訓練(無痛原則)
- 主動活動訓練:肩關節(jié)全范圍活動
- 抗阻訓練:彈力帶、器械輔助
- 強化肌力:啞鈴推舉、劃船等
- 恢復正常功能:逐步回歸日常活動
1.
2.
3.
4.
| 術后階段 | 時間范圍 | 訓練重點 |
|---|---|---|
| 早期 | 0-2周 | 被動活動,支具保護 |
| 中期 | 2-6周 | 被動到主動過渡 |
| 后期 | 6-12周 | 主動訓練,抗阻 |
| 功能恢復期 | 12-16周 | 肌力強化,正?;顒?/td> |
四、中醫(yī)特色調(diào)理技術
1. 選取肩髎、肩髃、臂臑等穴位,平補平瀉
2. 松解粘連組織,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
3. 活血化瘀類膏藥(如跌打損傷膏)
| 療法 | 具體措施 | 作用 |
|---|---|---|
| 針灸 | 局部穴位針刺 | 緩解疼痛,促進循環(huán) |
| 推拿 | 手法松解粘連 | 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 |
| 中藥外敷 | 活血化瘀類膏藥 | 減輕炎癥 |
五、長期預防與功能維護
1. 減少提重物、高舉過頭動作
2. 持續(xù)進行肩部肌肉訓練(如彈力帶抗阻)
3. 工作/運動中保持肩部放松,避免錯誤代償
肩袖損傷的康復需個體化設計,強調(diào)多學科協(xié)作與定期復查。通過分階段訓練、中醫(yī)輔助及長期預防,可最大限度恢復肩關節(jié)功能,降低復發(f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