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約 60% 的寶寶會在出生到一周歲間出現濕疹,其中臉部是高發(fā)部位。小孩臉上經常起濕疹,通常會出現皮膚發(fā)紅、干燥、瘙癢、出現皮疹等癥狀,嚴重時還可能有滲出、結痂的情況。這些癥狀不僅影響孩子的外觀,還會讓孩子感到不適,影響其生活質量。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一、皮膚發(fā)紅
- 表現形式:孩子臉部起濕疹時,最直觀的癥狀就是皮膚發(fā)紅。初期可能只是局部區(qū)域,如臉頰、額頭等部位出現淡淡的紅斑,邊界可能不太清晰。隨著病情發(fā)展,紅斑范圍可能擴大,顏色也會加深,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比如在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案例中,整個臉部大面積泛紅,就像被曬傷了一樣。
- 產生原因:這主要是由于皮膚的炎癥反應導致。當孩子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螨、花粉,或因皮膚屏障功能不完善,受到外界刺激,免疫系統(tǒng)就會啟動防御機制,使得臉部皮膚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加,從而引起皮膚發(fā)紅。
二、干燥、脫屑
- 具體癥狀:臉部皮膚會變得干燥粗糙,失去原本的水潤光澤。仔細觀察,能看到皮膚上有細小的鱗屑,就像冬天皮膚干燥時起皮一樣,嚴重時鱗屑可能會大片脫落。比如在干燥的季節(jié),孩子臉部濕疹發(fā)作,皮膚干燥脫屑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 背后機制:濕疹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加快。正常情況下,皮膚的角質層能鎖住水分,維持皮膚的水潤。但濕疹發(fā)生時,角質層受損,水分無法有效保留,皮膚就會變得干燥,進而出現脫屑現象。
三、瘙癢
- 行為表現:孩子會頻繁用手抓撓臉部,這是瘙癢最明顯的外在表現。由于孩子年齡小,可能無法準確表達瘙癢的感受,只能通過抓撓來緩解不適。有時,即使在睡眠中,孩子也可能因為瘙癢而不安穩(wěn),出現頻繁翻身、哭鬧等情況。比如有的家長發(fā)現孩子晚上睡覺不踏實,總是不自覺地用手去蹭臉,檢查后才發(fā)現是濕疹引起的瘙癢。
- 引發(fā)影響:過度抓撓容易導致皮膚破損,不僅會加重炎癥,還可能引發(fā)細菌感染,使?jié)裾畹陌Y狀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四、皮疹
- 多樣形態(tài):
- 紅斑基礎上的丘疹:初期常表現為在紅色斑片上出現針頭至粟粒大小的丘疹,這些丘疹摸起來有粗糙感,與周圍正常皮膚有明顯區(qū)別。例如在孩子臉頰兩側,可能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小丘疹,就像 “雞皮疙瘩” 一樣。
- 丘皰疹:病情發(fā)展,丘疹可能會變成丘皰疹,里面含有清澈或淡黃色的液體。這些皰疹如果不小心被抓破,就會流出液體。
- 水皰:嚴重時會出現小水皰,水皰破裂后會形成糜爛面,有漿液性滲出。比如在一些急性濕疹發(fā)作期,孩子臉部會出現明顯的水皰,看起來亮晶晶的,水皰破裂后,皮膚表面會變得濕漉漉的。
- 分布特點:臉部濕疹多呈對稱性分布,比如如果左側臉頰出現皮疹,右側臉頰往往也會在相似位置出現類似癥狀。常見于臉頰、額頭、下巴等部位,有時也會蔓延至頭皮、耳部等周邊區(qū)域。
五、滲出、結痂
- 滲出表現:當濕疹處于急性期,皮膚破損處會有明顯的液體滲出,這些滲出液可能是清亮的,也可能因為混合了一些炎癥細胞等而變得渾濁。滲出的液體常常會打濕孩子臉部周圍的衣物,比如在孩子流口水較多的下巴部位,滲出液與口水混合,使得衣物總是濕濕的。
- 結痂過程:隨著時間推移,滲出液會逐漸干涸,形成痂皮。痂皮的顏色可能是黃色、棕色或暗紅色,質地有的較軟,有的較硬。比如在孩子臉頰的濕疹部位,會看到一層厚厚的黃色痂皮覆蓋在皮膚表面。
小孩臉上經常起濕疹,癥狀多樣且會給孩子帶來諸多不適。家長們要密切關注孩子臉部皮膚變化,一旦發(fā)現上述癥狀,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保持皮膚清潔、涂抹保濕產品等。若癥狀嚴重或持續(xù)不緩解,務必及時就醫(yī),以便準確診斷和治療,幫助孩子緩解痛苦,恢復健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