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級聯(lián)動機制,將青少年網癮發(fā)生率控制在5%以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作為全國首批網絡素養(yǎng)教育試點城市,遵義以預防為主、干預為輔的策略,構建了覆蓋城鄉(xiāng)的網癮防治體系。通過家校共育、興趣替代和技術管控等多維度措施,有效降低了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風險,其經驗被納入《中國青少年網絡行為綠皮書》典型案例。
一、家庭層面:強化親子互動與規(guī)則建設
家長教育課程
遵義市教育局聯(lián)合婦聯(lián)開設“智慧家長課堂”,覆蓋90%中小學家長,課程包含:- 網絡行為引導:教授家長使用“屏幕時間管理”工具,如設定每日2小時分段上網規(guī)則。
- 情感陪伴替代:推廣“家庭無網日”,每周固定1天開展戶外活動或傳統(tǒng)游戲。
家庭干預措施 實施效果 簽訂《家庭網絡使用公約》 78%家庭減少親子沖突 家長帶頭限時使用手機 孩子日均上網時間下降40分鐘 早期行為矯正
針對3-6歲幼兒,通過“真實體驗優(yōu)先”原則,鼓勵用積木、繪畫等實體玩具替代電子游戲,減少低齡觸網率。
二、學校層面:課程融合與活動替代
網絡素養(yǎng)課程
將時間管理、信息甄別納入校本課程,初中階段增設“虛擬與現實平衡”實踐課,例如:學生需完成“21天不沉迷挑戰(zhàn)”,記錄替代活動(如運動、閱讀)的成就感。
興趣社團全覆蓋
全市中小學開設非遺傳承、機器人編程等200余類社團,通過“5:1”原則(5項線下活動兌換1小時上網時間)激勵參與。學校替代方案 參與率 網癮預防有效率 紅色研學旅行 92% 85% 農耕體驗課 65% 79%
三、社會層面:技術監(jiān)管與公共服務
智能過濾系統(tǒng)
全市網吧及公共網絡部署“綠網遵義”平臺,實時攔截不良信息,并推送本地化健康內容(如遵義會議VR展館)。社區(qū)心理服務站
在街道設立“網絡行為矯正室”,由心理咨詢師提供認知行為療法,2024年累計干預高危青少年1,200人次,成功率超70%。
遵義的經驗表明,預防網癮需整合資源、分層施策,通過情感滿足和價值重塑減少青少年對網絡的依賴。持續(xù)優(yōu)化動態(tài)評估機制和城鄉(xiāng)均衡投入,是未來深化防治的關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