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一類發(fā)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復刻板為主要特征。海南省 2016 年的調查顯示,0-6 歲人群孤獨癥發(fā)病率為 0.62%。想要避免兒童出現 ASD,可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孕期保健、避免不良環(huán)境因素、關注兒童早期發(fā)展等。
一、孕期保健
- 合理補充營養(yǎng):
- 葉酸:在高危家庭的計劃懷孕中,進行孕前補充葉酸是一種安全且有前景的方法,不僅有助于降低 ASD 風險,還有助于降低其他行為問題和語言延遲。女性應在計劃懷孕前 3 個月開始補充葉酸,每日攝入量一般為 0.4 - 0.8 毫克 。可通過食用綠葉蔬菜、豆類、全麥產品等食物攝取,也可服用葉酸補充劑。
- 維生素 D 及 omega-3:雖然結果模棱兩可,鑒于當前的數據狀態(tài)和這種方法的相對安全性,懷孕期間的建議是,可以補充 omega-3 和維生素 D。富含 omega-3 的食物有深海魚類如三文魚、金槍魚等 ,維生素 D 可通過適當曬太陽合成,也可從牛奶、雞蛋等食物中獲取,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補充劑。
- 避免感染:孕期感染可能增加胎兒患 ASD 的風險,應實施避免感染的一般預防措施。例如,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對于患 ASD 高風險的母親,應提供疫苗接種計劃,同時對發(fā)燒本身進行更積極的治療。
- 謹慎用藥:孕期使用 5 -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抗癲癇藥特別是丙戊酸和抗哮喘 β?2 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增加 ASD 風險。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如有用藥需求,務必在醫(yī)生指導下,權衡利弊后選擇替代藥物。
- 控制基礎疾病:若孕婦本身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應在孕期進行相關檢測并積極治療,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以降低胎兒患 ASD 的風險。
-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
- 吸煙:吸煙對孕婦和胎兒健康危害極大,可能增加胎兒患 ASD 風險。戒煙計劃必須在懷孕期間實施,特別是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婦女,家人和社會應給予支持和幫助,鼓勵孕婦戒煙。
- 飲酒:孕期應避免飲酒,酒精可能影響胎兒大腦發(fā)育,增加 ASD 等出生缺陷的風險。無論是白酒、紅酒還是啤酒等各類酒精飲料,在孕期都應杜絕。
二、避免不良環(huán)境因素
- 減少化學物質暴露:雖然空氣及化學污染對 ASD 的影響雖未完全確定,但仍應盡量減少接觸。例如,新裝修的房屋應充分通風散味后再入住,避免接觸農藥、殺蟲劑等化學物質。有研究認為,懷孕的第一個月增加葉酸攝入量可減輕產前接觸殺蟲劑的影響 。
- 避免高強度超聲:妊娠前三個月避免或合理地使用超聲波可能會降低 ASD 的總體風險。若非必要,盡量減少在孕早期進行超聲檢查的次數,如需檢查,應選擇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遵循醫(yī)生建議。
- 遠離重金屬污染:盡量避免生活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qū),如某些礦區(qū)附近。日常飲食中,注意食物來源安全,避免食用可能被重金屬污染的食物,如受污染水域的魚類。
- 降低噪音污染影響:長期處于高強度噪音環(huán)境可能影響胎兒發(fā)育,孕婦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噪音大的場所,如施工現場、KTV 等。
三、關注兒童早期發(fā)展
- 定期兒童保健檢查:按照兒童保健要求,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監(jiān)測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包括身高、體重、頭圍等身體指標,以及語言、運動、社交等神經心理發(fā)育指標。通過定期檢查,可早期發(fā)現孩子發(fā)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干預。
- 促進親子互動與交流:從孩子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應積極與孩子互動交流,如多和孩子說話、唱歌、做游戲等,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親子互動和玩耍還有助于改善孩子的社會交流和重復刻板行為的模式。
- 提供豐富適宜環(huán)境: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安全且適宜發(fā)展的生活環(huán)境,如提供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玩具、書籍等,鼓勵孩子探索和學習,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避免孩子生活環(huán)境過于單調。
- 重視早期行為觀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若發(fā)現孩子出現語言發(fā)育遲緩、對他人呼喚無反應、興趣狹隘、重復刻板行為(如反復拍手、搖晃身體等)、回避眼神交流等異常行為,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yè)機構進行評估和診斷,做到早發(fā)現、早干預。
避免兒童出現 ASD 需要從孕期開始,全方位關注孕婦健康和兒童成長環(huán)境,促進兒童早期的健康發(fā)展。通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兒童患 ASD 的風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