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190所學校心理咨詢室、378名心理咨詢師、62名專業(yè)人才庫成員
黑龍江佳木斯通過構建“政策-教育-醫(yī)療-社區(qū)”四位一體防控體系,實現(xiàn)未成年人心理問題早期識別率提升35%,年開展公益講座超50場,覆蓋青少年超10萬人次。
一、政策支持與體系建設
- 1.專項政策推動制定《佳木斯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方案(2024-2026年)》,將心理健康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成員單位責任分工及檢查評估,確保政策落實。
- 2.多部門協(xié)同機制整合教育、衛(wèi)生、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部門資源,成立16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成長”團隊,開展培訓50余次,覆蓋600余名心理輔導教師。
| 措施 | 具體內容 | 實施部門 | 成效 |
|---|---|---|---|
| 專項政策制定 | 制定2024-2026年專項行動方案 | 關工委、教育局 | 納入年度考核,推動落實 |
| 多部門協(xié)同 | 整合教育、衛(wèi)生等資源 | 教育局、衛(wèi)健委 | 形成合力,提升服務覆蓋面 |
二、教育體系與校園防控
1.心理健康課程融入
開發(fā)《在歐卡中遇見未知的自己》等輔導材料,40余項市級網(wǎng)絡課程資源,推動勞動心理融合課、美術課融入心理學技術 。
2.校園心理服務設施
190所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378名專兼職心理咨詢老師,定期開展心理測評與輔導 。
| 措施 | 具體內容 | 實施主體 | 效果 |
|---|---|---|---|
| 課程融合 | 勞動心理融合課、美術課融入心理學 | 學校、教師 | 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
| 心理服務設施 | 心理咨詢室、測評工具 | 學校、心理咨詢師 | 早期識別心理問題 |
三、醫(yī)療資源與專業(yè)服務
1.醫(yī)療機構支持
佳木斯市第一醫(yī)院、腦康醫(yī)院等提供精神心理科服務,開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
2.專業(yè)人才隊伍
省級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省市級心理名師服務團隊、專職心理健康教師140余名,人才庫62名心理咨詢師 。
| 醫(yī)療機構 | 服務內容 | 專業(yè)團隊 | 特色 |
|---|---|---|---|
| 佳木斯市第一醫(yī)院 | 精神心理科診療 | 專業(yè)醫(yī)師團隊 | 綜合醫(yī)院,多學科支持 |
| 佳木斯腦康醫(yī)院 | 抑郁癥、焦慮癥等??圃\療 | ??漆t(yī)師 | 專注精神心理疾病 |
四、社區(qū)支持與家庭參與
1.社區(qū)公益服務
設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96311心理咨詢熱線、12345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專線,開展公益直播、宣講活動 。
2.家庭支持
開展“五老為家庭教育做榜樣活動”,舉辦家長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家校溝通 。
| 措施 | 具體內容 | 實施主體 | 覆蓋人群 |
|---|---|---|---|
| 社區(qū)公益服務 | 心理咨詢熱線、公益講座 | 社區(qū)、心理咨詢師 | 未成年人及家長 |
| 家庭教育支持 | 家長課堂、親子溝通指導 | 社區(qū)、學校 | 家長及學生 |
五、創(chuàng)新舉措與科技應用
1.線上線下結合
開展心理公益直播活動,視頻點擊量超20萬次,研發(fā)心理健康輔導材料和網(wǎng)絡課程資源 。
2.品牌項目打造
“青苗”解憂樹洞信箱、“佳法·青苗”法治+心理+志愿服務模式,針對青少年特點開展心理輔導 。
| 舉措 | 具體內容 | 實施方式 | 效果 |
|---|---|---|---|
| 線上直播 | 公益直播課、心理健康講座 | 線上平臺 | 覆蓋廣,互動性強 |
| 品牌項目 | “青苗”信箱、法治心理服務 | 線下活動 | 針對性強,提升參與度 |
佳木斯市通過政策引導、教育滲透、醫(yī)療支撐、社區(qū)聯(lián)動及創(chuàng)新實踐,構建全方位心理健康防護體系,有效預防焦慮癥發(fā)生,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