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協同干預是預防網癮的核心策略。
內蒙古烏海市針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正逐步構建起由政府引導、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支持的預防體系,通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豐富課外文體活動、普及網絡素養(yǎng)知識以及提供專業(yè)心理輔導等途徑,致力于在網癮形成初期進行有效干預,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一)學校教育與心理健康輔導
- 課程與活動融入:烏海市的學校正將網絡成癮的預防知識融入日常教育。通過開展“法律進校園”、“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 。部分學??赡芙梃b類似地區(qū)的做法,組織《網絡成癮預防與矯正》優(yōu)秀課例評選,以提升教學效果 。
- 心理疏導機制:建立并強化校園心理健康輔導機制,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疏導服務,從源頭上解決可能導致網癮的心理問題,如叛逆、自卑等 。
- 豐富校園生活: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文體、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減少其對虛擬世界的依賴,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
對比維度 | 傳統(tǒng)應對方式 | 烏海市當前倡導的預防模式 |
|---|---|---|
核心理念 | 事后矯正、行為約束 | 事前預防、心理疏導 |
主要場所 | 封閉式特訓機構 | 普通學校、社區(qū)、家庭 |
干預重點 | 戒除行為、軍事化管理 | 心理健康、網絡素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 |
參與主體 | 機構教官、專業(yè)人員 | 教師、家長、社工、心理咨詢師 |
方法手段 | 隔離、體能訓練 | 課程教育、談心談話、文體活動 |
(二)家庭與社區(qū)支持網絡
- 家庭教育指導:強調家庭在預防網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指導家長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研究也表明,家庭教育在預防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 “童伴媽媽”等社區(qū)關懷:社區(qū)層面的關懷項目,如“童伴媽媽”,通過日復一日的陪伴,幫助內向、膽小的孩子變得開朗,并成功引導沉迷電子產品的兒童戒掉游戲,養(yǎng)成閱讀、運動等健康習慣 。
- 社區(qū)活動組織:社區(qū)組織各類有益的集體活動,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社交和娛樂空間,減少其獨自上網的時間。
(三)政府統(tǒng)籌與專業(yè)機構作用
- 政策與法規(guī)保障:烏海市政府依據《內蒙古自治區(qū)禁毒條例》等法規(guī),將預防和治理網癮納入更廣泛的社會綜合治理范疇,為相關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
- 專業(yè)機構介入:對于已經出現嚴重網癮問題的青少年,烏海市存在提供專業(yè)服務的機構。這些機構通常采用小班教學、因材施教的方式,結合軍事化管理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青少年擺脫網癮 。烏海市戒毒所的戒治項目曾獲全國性認可,顯示出當地在成癮行為干預方面的專業(yè)能力 。
- 多部門協同:預防網癮需要教育、公安、司法、民政等多部門協同合作。例如,公安局負責預防和制止違法犯罪活動,而教育部門則主導校園內的預防工作 。
內蒙古烏海市對網絡成癮的預防工作,正從單一的矯正模式轉向以學校教育為陣地、以家庭和社區(qū)為依托、以政府政策為保障的綜合性、系統(tǒng)性工程。通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豐富青少年現實生活、提升網絡素養(yǎng)以及發(fā)揮專業(yè)機構的補充作用,旨在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成長環(huán)境,從根本上降低網癮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