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青少年網癮率下降12.8%
江蘇南通通過政府主導的干預體系、家校協同的預防機制、科技賦能的監(jiān)測手段構建起立體化網癮防控網絡,形成涵蓋認知干預、行為矯正、環(huán)境塑造的綜合解決方案,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網絡依賴風險。
一、政府主導的干預體系
立法保障與專項行動
實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信辦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開展"清朗暑期"專項行動,2025年累計查處違規(guī)網絡內容2300余條,建立網絡內容分級制度。社區(qū)教育網絡
教育形式 覆蓋群體 年度場次 核心內容 銀青普法課堂 中小學生 150+ 網絡詐騙識別/防沉迷法規(guī) 網絡素養(yǎng)訓練營 親子家庭 80+ 數字工具合理使用技巧 網絡文明劇場 社區(qū)居民 60+ 情景劇演繹網癮危害 通過文明實踐所開展沉浸式教育,采用短視頻普法、角色扮演等創(chuàng)新形式,強化防沉迷意識。
二、學校教育革新模式
四步認知重建法
推行"認知-接納-改變-養(yǎng)成"教育閉環(huán):- 認知階段:心理教師運用VR設備模擬網絡成癮后果
- 接納階段:團體輔導解析《網絡安全思維導圖》
- 改變階段:設置"無網絡日"開展戶外拓展
- 養(yǎng)成階段:建立《數字自律成長檔案》
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
開發(fā)《媒介素養(yǎng)》校本課程,包含網絡行為自評量表、屏幕時間管理指南等工具包,2025年已在98%中小學普及。
三、家庭協同預防機制
三級預警響應
預警等級 日均上網時長 干預措施 初級(黃色) 2-4小時 安裝護眼APP/家庭會議 中級(橙色) 4-6小時 簽訂行為契約/心理咨詢 高級(紅色) 6+小時 專業(yè)機構介入/環(huán)境隔離 數字公約制度
推廣"20-20-20護眼法則":每20分鐘屏幕使用后遠眺20英尺外20秒,配套智能路由器實現自動斷網提醒,該措施使67%家庭減少親子網絡沖突。
四、社會支持網絡構建
專業(yè)矯治機構
建立10所省級認證的網癮戒除基地,采用軍事化管理結合藝術治療,配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62人,年均轉化率達89%。替代活動供給
文旅局打造"非遺數字體驗館"等15個線下娛樂場所,共青團實施"雛鷹計劃"提供機器人編程等120項興趣課程,形成現實世界吸引力矩陣。
南通構建的多維防控體系證明,通過早期干預和正向替代可有效化解網癮風險。家校社聯動機制與科技監(jiān)測工具的深度融合,既保障未成年人數字權益,又守護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全國網絡素養(yǎng)教育提供可復制的"南通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