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乙腦疫苗后,需持續(xù)關注1-3年內的免疫效果與健康狀況。 乙腦疫苗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關鍵措施,接種后需通過科學護理與觀察確保安全性及有效性。以下為核心注意事項:
一、接種后立即觀察與護理
- 留觀30分鐘:接種后必須在現場觀察30分鐘,警惕急性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皮疹)或暈厥,確保及時救治。
- 局部護理:
- 保持接種部位(上臂三角?。└稍锴鍧崳?4小時內避免沾水或摩擦。
- 若出現紅腫、疼痛,早期冷敷(避開針眼),后期熱敷(僅限硬結,卡介苗禁用)。
- 癥狀監(jiān)測:記錄體溫、精神狀態(tài)及接種部位變化,輕微發(fā)熱(≤38.5℃)或局部反應通常2-3天自愈,無需特殊處理。
二、不良反應識別與應對
| 反應類型 | 表現 | 處理措施 |
|---|---|---|
| 常見反應 | 局部紅腫、疼痛;輕度發(fā)熱、乏力 | 物理降溫、休息,避免用藥干預 |
| 罕見反應 | 重度發(fā)熱(>39℃)、過敏性皮疹 | 立即就醫(yī),對癥處理(如退熱藥、抗過敏治療) |
| 極罕見反應 | 過敏性休克、驚厥、紫癜 | 緊急送醫(yī),需腎上腺素等搶救措施 |
三、后續(xù)接種與免疫管理
- 按時完成加強針:乙腦減毒活疫苗需2歲時復種,滅活疫苗則按8月齡2劑、2歲及6歲各1劑程序完成。
- 間隔其他疫苗:與其他疫苗(如麻腮風)接種間隔至少14天,減毒活疫苗間需間隔28天以上。
- 特殊人群注意:免疫缺陷者禁用減毒活疫苗,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需咨詢醫(yī)生。
四、日常防護與長期觀察
- 避免感染風險:接種后1周內減少外出,避免劇烈運動,保持飲食清淡(忌辛辣、海鮮)。
- 防蚊滅蚊:乙腦主要通過蚊蟲傳播,即便接種后仍需加強個人防護(使用蚊帳、驅蚊液)。
- 長期健康監(jiān)測:若持續(xù)發(fā)熱、接種部位化膿或出現神經癥狀(抽搐、意識障礙),立即就醫(yī)排查。
五、禁忌與特殊情況處理
- 發(fā)熱、急性疾病患者暫緩接種;對疫苗成分過敏者禁用。
- 若接種后出現嚴重不適,保留疫苗批次信息,及時聯系接種單位或醫(yī)院。
:新疆五家渠地區(qū)居民接種乙腦疫苗后,需兼顧短期護理與長期免疫管理,通過科學觀察、及時應對不良反應及配合防蚊措施,筑牢乙腦防護屏障。如遇疑問,建議咨詢當地疾控中心或接種機構獲取個性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