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60%的嬰幼兒濕疹可通過護理緩解,30%-40%需藥物干預。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表現(xiàn)為手臂等部位出現(xiàn)紅斑、丘疹、滲出或干燥脫屑,常伴瘙癢。治療需結(jié)合癥狀嚴重程度,從日常護理到藥物分級干預,以下為系統(tǒng)方案:
一、日常護理與生活習慣調(diào)整
皮膚保濕
- 每日涂抹無香料嬰兒潤膚霜(如凡士林、尿素乳膏),尤其在洗澡后3分鐘內(nèi)使用,鎖住水分。
- 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潔產(chǎn)品,選擇pH5.5左右的溫和沐浴露。
避免誘因
- 過敏源控制:常見過敏源包括塵螨、花粉、動物毛發(fā),以及食物如牛奶、雞蛋、海鮮。
- 衣物選擇:穿純棉寬松衣物,避免化纖或羊毛材質(zhì)摩擦刺激。
| 護理措施 | 具體方法 | 注意事項 |
|---|---|---|
| 保濕頻率 | 每日2-3次,洗澡后立即涂抹 | 選擇霜狀或膏狀產(chǎn)品,優(yōu)于乳液 |
| 洗澡水溫 | 32-37℃,時間<10分鐘 | 過熱或過久會加重皮膚干燥 |
| 環(huán)境濕度 | 保持40%-60% | 使用加濕器避免空氣過于干燥 |
二、藥物治療方案
外用藥物
- 輕度濕疹:使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或氧化鋅軟膏(收斂滲出)。
- 中重度濕疹: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zhì)激素(如1%氫化可的松乳膏),或鈣調(diào)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
口服藥物
- 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6月齡)、氯雷他定(≥2歲),緩解瘙癢。
- 抗感染治療:若合并細菌感染(如膿皰),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口服抗生素。
| 藥物類型 | 代表藥物 | 適用場景 |
|---|---|---|
| 激素類藥膏 | 丁酸氫化可的松、地奈德 | 短期使用(≤2周),避免面部 |
| 非激素類藥膏 | 他克莫司、吡美莫司 | 反復發(fā)作部位,長期維持治療 |
| 口服抗組胺藥 | 撲爾敏、酮替芬 | 夜間瘙癢明顯時優(yōu)先選擇 |
三、進階干預與注意事項
濕敷療法
對滲出性濕疹,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浸濕紗布冷敷,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就醫(yī)指征
出現(xiàn)發(fā)熱、皮膚潰爛流膿或激素治療無效時,需及時就診排除特異性皮炎或其他疾病。
濕疹治療需長期管理,過度清潔或濫用激素均可能加重病情。通過科學護理與合理用藥,多數(shù)患兒癥狀可顯著改善,隨年齡增長部分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