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因突然扭轉或負重而發(fā)生的急性損傷,常見于突然彎腰搬重物、姿勢不當或外力作用后,表現(xiàn)為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
這種損傷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尤其是在體力勞動或運動過程中缺乏充分準備時。急性腰扭傷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腰部一側或兩側,患者常描述為“咔嚓”一聲后即刻出現(xiàn)劇痛,甚至無法直立行走??人?、打噴嚏或深呼吸時疼痛加劇,局部可有壓痛,但一般無下肢放射痛,區(qū)別于腰椎間盤突出等神經(jīng)根受壓情況。在遼寧營口康復科的臨床實踐中,此類患者多因延誤治療或處理不當,導致疼痛遷延不愈,發(fā)展為慢性腰痛。
一、 急性腰扭傷的病理機制與臨床表現(xiàn)
損傷機制急性腰扭傷多因腰骶部肌肉、韌帶和筋膜在無準備狀態(tài)下突然受到強力牽拉或扭轉所致。常見誘因包括:突然彎腰搬重物、轉身提物、滑倒、跌坐等。當脊柱處于不穩(wěn)定姿勢時,肌肉協(xié)調失衡,某一側肌肉過度收縮或被動拉長,導致微小撕裂或出血,引發(fā)急性炎癥反應。
典型癥狀
- 突發(fā)性腰痛:損傷后立即或數(shù)小時內出現(xiàn)劇烈疼痛,多為鈍痛或刺痛。
- 活動受限:腰部前屈、后伸、側彎及旋轉均明顯受限,常被迫采取保護性姿勢。
- 局部壓痛:在腰骶部、髂后上棘或豎脊肌處可觸及明確壓痛點。
- 肌肉痙攣:患側腰部肌肉緊張、僵硬,觸之如板狀。
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骨質疏松性骨折等相鑒別。關鍵在于是否存在神經(jīng)根刺激癥狀(如下肢放射痛、麻木、肌力下降)及影像學改變。
二、 遼寧營口康復科的規(guī)范化診療流程
| 評估項目 | 急性期(1-3天) | 亞急性期(4-7天) | 恢復期(>7天) |
|---|---|---|---|
| 疼痛程度 | 劇烈,VAS評分6-10分 | 中度,VAS評分4-6分 | 輕度,VAS評分≤3分 |
| 主要治療 | 休息、冷敷、藥物鎮(zhèn)痛 | 熱療、輕柔手法、開始活動 | 康復訓練、功能強化 |
| 活動建議 | 臥床休息為主,避免負重 | 逐步下床活動,限制扭轉 | 正常生活,避免劇烈運動 |
| 康復介入 | 評估損傷程度,預防惡化 | 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循環(huán) | 增強核心肌群,預防復發(fā) |
急性期處理原則 遵循“PRICE”原則:Protection(保護)、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較少用于腰部)、Elevation(抬高,不適用于腰部)。在遼寧營口康復科,建議患者短期臥床(不超過48小時),避免長時間制動導致肌肉萎縮。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3-4次,有助于減輕炎癥和腫脹。
藥物與物理治療 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緩解疼痛和炎癥。物理治療包括超短波、低頻電療、超聲波等,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組織修復。在疼痛緩解后,可輔以輕柔的軟組織松解手法。
康復訓練介入時機與方法 進入恢復期后,應在康復醫(yī)師指導下進行漸進式訓練。初期以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為主,如腹式呼吸、橋式運動、鳥狗式等;后期加入柔韌性訓練(如貓駝式)和功能性訓練(如模擬搬物動作)。遼寧營口康復科強調個體化方案制定,避免“一刀切”式訓練。
三、 預防復發(fā)與長期管理
糾正不良姿勢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脊柱中立位。搬重物時應屈膝下蹲,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力量站起,切忌彎腰直接提拉。
增強核心肌群力量 核心肌群(包括腹橫肌、多裂肌、盆底肌等)是維持腰椎穩(wěn)定的關鍵。規(guī)律進行核心訓練可顯著降低急性腰扭傷復發(fā)風險。
生活方式調整 控制體重、戒煙、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整體肌肉骨骼健康。對于有慢性腰痛史者,建議定期進行康復評估。
在遼寧營口康復科的臨床實踐中,急性腰扭傷雖為常見病癥,但若處理不當易轉為慢性疼痛,影響生活質量。早期科學干預、合理康復訓練及長期姿勢管理,是實現(xiàn)快速恢復和預防復發(fā)的核心策略?;颊邞鰪娊】狄庾R,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盲目按摩或劇烈活動,確保損傷得到有效控制與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