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餐后血糖9.1mmol/L屬于輕度偏高,一般不算嚴重,但需關注并控制
老年人餐后血糖9.1mmol/L超出了正常餐后2小時血糖應小于7.8mmol/L的范圍,但通常未達到糖尿病餐后兩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的診斷標準,屬于輕度偏高情況。不過這也提示機體對葡萄糖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有所下降,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措施控制,以防血糖進一步升高。
一、正常血糖范圍
- 空腹血糖:正常情況下,老年人空腹血糖值在3.9mmol/L - 6.1mmol/L之間。
- 餐后2小時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應小于7.8mmol/L。
| 血糖類型 | 正常范圍 |
|---|---|
| 空腹血糖 | 3.9mmol/L - 6.1mmol/L |
| 餐后2小時血糖 | <7.8mmol/L |
二、血糖9.1mmol/L的可能原因
- 飲食因素:如果老年人在進餐時攝入了大量高糖食物,如蛋糕、奶油面包等,或者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就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比如一頓飯吃了較多的白米飯、饅頭等精制主食,會使餐后血糖快速上升。
- 應激狀態(tài):當老年人出現(xiàn)急性腦血管病、冠心病發(fā)作、感染、情緒波動等情況時,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可能會出現(xiàn)偶發(fā)的血糖增高。此時體內(nèi)皮質(zhì)醇等激素水平升高,影響了血糖的正常代謝,導致餐后血糖升高。例如老人在遭遇突發(fā)的家庭變故,情緒極度緊張時,餐后血糖可能會出現(xiàn)短暫的升高。
- 疾病因素: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癥等疾病,可能導致老年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如果本身患有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能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和作用,進而引起餐后血糖升高。
- 用藥不當:若老人患有糖尿病,未遵醫(yī)囑用藥,私自減少藥量或停藥,可能會導致體內(nèi)血糖持續(xù)升高,出現(xiàn)餐后血糖高的情況。比如有的老人覺得自己血糖稍微穩(wěn)定了一些,就自行減少降糖藥的服用劑量,從而使血糖控制不佳。
三、應對措施
- 復查血糖:應重新測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完善糖耐量實驗,通過檢查結果以及平時的癥狀來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病人除了血糖升高,有的還會出現(xiàn)“三多一少”的癥狀,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 改善生活方式
- 飲食調(diào)整:日常飲食要注意控制量,少食多餐。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是不能過多,以粗糧為主,如小麥、蕎麥、燕麥、薏米、玉米等。減少高糖食物的攝入,如蛋糕、糖果等,少吃精面主食,少吃高油高鹽的食物。適度增加蛋白質(zhì)類食品攝入,如雞魚肉蛋奶等,但每頓攝入量為一兩左右。青菜可以適當多吃,不要吃瓜子花生等干果類的食品。如果血糖在達標的前提下,可以在兩餐之間選擇進食一兩水果,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保持一日總熱量的恒定。
- 運動鍛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建議每周進行不小于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根據(jù)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心肺功能,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
- 藥物治療:若確診糖尿病,1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2型糖尿病需要服用降糖藥物,常用的有二甲雙胍、達格列凈以及瑞格列奈等,具體的藥物以及劑量需要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決定。如果只是輕微的血糖升高,也可先通過飲食調(diào)理觀察血糖變化,若血糖持續(xù)不達標,則需遵醫(yī)囑用藥。
老年人餐后血糖9.1mmol/L雖目前可能不算嚴重,但反映了血糖調(diào)節(jié)出現(xiàn)一定問題。通過及時復查、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降低發(fā)展為糖尿病及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若對血糖情況有任何疑問或擔憂,應及時咨詢醫(yī)生獲取專業(y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