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在廣東肇慶,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治療,綜合了多種手段,旨在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和預防復發(fā)。
一、康復治療手段
1.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康復中應用廣泛。在肇慶的康復機構與醫(yī)院康復科,常采用以下方法:
- 牽引治療:通過器械對身體進行牽引,拉開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常見的有骨盆牽引,患者仰臥于牽引床上,借助器械施加牽引力,一般每次牽引時間在 20 - 30 分鐘,每周進行 3 - 5 次。牽引重量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由專業(yè)人員調(diào)整,能有效緩解疼痛與下肢麻木癥狀。例如,一位長期久坐工作的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牽引治療后,下肢放射性疼痛明顯減輕 。
- 熱療:利用熱敷袋、紅外線燈等設備,對腰部進行加熱。熱療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如使用紅外線燈照射時,燈距腰部皮膚約 30 - 50 厘米,每次照射 20 - 30 分鐘,每天 1 - 2 次。許多患者在熱療后,腰部僵硬感得到改善 。
- 電刺激療法:包括低頻電刺激、中頻電刺激等。低頻電刺激能刺激神經(jīng)肌肉,促進肌肉收縮,增強腰部肌肉力量;中頻電刺激可降低神經(jīng)興奮性,起到鎮(zhèn)痛作用。每次治療時間 15 - 30 分鐘,每周進行數(shù)次,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并增強肌肉功能 。
2. 運動康復
運動康復對于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在肇慶,康復師會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
- 核心肌群訓練:
- 平板支撐:患者雙肘和雙腳支撐地面,保持身體呈一條直線,腹部收緊,避免塌腰或撅臀。初始階段每次堅持 30 秒,隨著力量增強逐漸增加到 1 - 2 分鐘,每天進行 3 - 4 組 。
- 仰臥抬腿:平躺在床上,雙腿伸直慢慢抬起,與床面成 30 - 60 度角,保持幾秒鐘后放下,重復 10 - 15 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3 - 4 組 。這兩個動作能有效鍛煉腹橫肌、腹直肌等核心肌群,為腰椎提供穩(wěn)定支撐 。
- 腰背肌鍛煉:
- 小飛燕:患者俯臥在床上,雙臂和雙腿伸直,同時向上抬起,離開床面,形似飛燕,保持 3 - 5 秒后放松,每組進行 10 - 15 次,每天 3 - 4 組 。
- 五點支撐法: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掌、雙肘、肩部為支點,抬起骨盆,使肩部、腹部、膝關節(jié)呈一條直線,保持 5 - 10 秒后緩慢放下,每組 10 - 15 次,每天 3 - 4 組 。這些動作可增強腰背肌力量,減輕椎間盤壓力 。
3. 中醫(yī)康復手段
中醫(yī)康復在腰椎間盤突出治療中獨具特色,肇慶地區(qū)中醫(yī)資源豐富,常采用以下方法:
- 推拿按摩:由專業(yè)中醫(yī)師操作,通過揉、按、推、拿等手法,放松腰部肌肉,調(diào)整腰椎關節(jié)位置。例如,先在腰部疼痛部位進行揉法,緩解肌肉緊張,再采用腰椎斜扳法,糾正椎間關節(jié)紊亂。一般每周推拿 2 - 3 次,每次 30 - 60 分鐘 。
- 針灸治療:選取腰部及下肢相關穴位,如腎俞、委中、陽陵泉等。通過針刺穴位,起到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止痛的作用。針刺深度和手法根據(jù)患者病情和體質(zhì)而定,每次留針 20 - 30 分鐘,每周進行 2 - 3 次 。
- 中藥熏蒸:將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中藥碾碎,裝入布袋蒸熱后,敷于腰部疼痛部位。借助藥力和熱力,使藥物滲透到腰部經(jīng)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疼痛。每次熏蒸時間約 30 分鐘,每周進行 2 - 3 次 。
二、日常注意事項
1. 姿勢管理
- 坐姿:保持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良好的腰部支撐,膝蓋與髖關節(jié)保持 90 度左右。工作學習時,桌椅高度要合適,避免彎腰駝背。例如,使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座椅,可有效減輕腰部壓力 。
-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收腹挺胸,避免長時間彎腰或歪身站立。站立時可適當調(diào)整姿勢,如微微踮腳,緩解腰部肌肉疲勞 。
- 睡姿:選擇硬板床,可在腰部下方墊薄毛巾卷,維持腰椎生理前凸。仰臥位時,可在膝蓋下方墊軟枕;側臥位時,保持脊柱在一條直線上,雙腿間夾薄枕 。
2. 活動管理
- 避免重體力勞動:盡量不搬抬重物,如必須搬運,應先下蹲,將物體靠近身體,利用腿部力量慢慢站起,避免彎腰用力 。
- 減少久坐久站:每坐或站 1 小時左右,應起身活動數(shù)分鐘,伸展腰部和四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 。
- 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季節(jié)可佩戴腰圍,避免腰部受寒,以防肌肉緊張,加重病情 。
三、康復周期與效果
康復周期因人而異,一般輕度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經(jīng)過 1 - 3 個月系統(tǒng)康復治療,癥狀可明顯緩解;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 3 - 6 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通過積極康復治療,多數(shù)患者疼痛減輕,腰部功能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但康復治療是長期過程,患者需堅持治療與日常注意事項,才能鞏固康復效果,降低復發(f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