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一般是空腹血糖不超過 7mmol/L,餐后血糖不超過 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 7% 以下。而晚上血糖 15.9mmol/L,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后,都遠超正常范圍,意味著血糖控制不佳,情況較為嚴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及時干預。
一、反映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
1. 遠超達標范圍
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應在 3.9 - 6.1mmol/L,餐后 2 小時血糖應低于 7.8mmol/L 。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夜間血糖水平,空腹一般控制在 4.4 - 7.0mmol/L,餐后 2 小時在 4.4 - 10.0mmol/L。15.9mmol/L 的血糖值遠遠超出這些標準,表明當下血糖控制情況很差。
2. 提示血糖波動大
夜間血糖出現如此高值,可能意味著患者全天血糖波動幅度大。比如白天血糖控制相對平穩(wěn),但晚餐進食不當,或未正確使用降糖藥物等,導致夜間血糖突然升高;也可能是本身基礎血糖控制就不佳,全天血糖都處于較高且不穩(wěn)定狀態(tài) 。
二、可能存在的原因
1. 飲食因素
晚餐進食過多高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像蛋糕、油炸食品、白米飯等,會使血糖快速上升。例如,若晚餐吃了較多精米白面,這些食物消化吸收快,短時間內大量葡萄糖進入血液,而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無法及時將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圍,就導致夜間血糖高達 15.9mmol/L 。
2. 運動因素
白天運動量過少,身體對血糖的消耗利用不足。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肌肉攝取葡萄糖。若缺乏運動,肌肉對葡萄糖攝取能力下降,餐后血糖就難以被有效利用和代謝,進而在夜間維持在高水平 。
3. 藥物因素
- 藥物劑量不足:降糖藥物(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劑量不夠,無法有效降低血糖。比如使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若劑量不足,就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抑制肝糖原輸出、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作用,血糖就降不下來 。
- 用藥時間不當:不同降糖藥作用時間和起效特點不同。例如,短效胰島素類似物應在餐前即刻注射,如果注射時間太晚,進食后血糖快速上升時胰島素還未起效,就會導致血糖升高 。
4. 疾病與應激因素
- 感染:身體存在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感染會激發(fā)身體的應激反應,促使升糖激素(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升高血糖。例如肺炎患者,感染狀態(tài)下身體代謝加快,對血糖調節(jié)產生不利影響,可能使原本控制尚可的血糖升高到 15.9mmol/L 。
- 其他疾病:像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加速機體新陳代謝,使血糖升高。還有庫欣綜合征,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多,導致糖代謝紊亂,血糖異常升高 。
- 應激狀態(tài):近期經歷重大精神創(chuàng)傷、手術、外傷等應激事件,身體出于自我保護機制,分泌多種升高血糖的激素,引起血糖急劇上升 。
5. 睡眠因素
睡眠質量差或熬夜,會影響體內激素分泌平衡。夜間睡眠不足時,交感神經興奮,抑制胰島素分泌,并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例如長期熬夜的糖尿病患者,夜間血糖往往控制不佳 。
三、對健康的危害
1. 急性并發(fā)癥風險增加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血糖持續(xù)高于 13.9mmol/L 時,脂肪分解加速,產生大量酮體,當酮體在體內堆積超過機體代謝能力,就會引發(f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颊呖赡艹霈F口渴、多飲、多尿加重、乏力、惡心、嘔吐、呼吸深快有爛蘋果味等癥狀,嚴重時可昏迷,危及生命 。
- 高滲高血糖狀態(tài):多見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常高于 33.3mmol/L ,但 15.9mmol/L 的持續(xù)高血糖若未得到控制,也可能逐漸進展為此癥?;颊弑憩F為嚴重脫水、意識障礙、昏迷等,死亡率較高 。
2. 慢性并發(fā)癥進展加速
| 系統(tǒng) | 潛在損害 | 典型癥狀或疾病 |
|---|---|---|
| 心血管系統(tǒng) | 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 胸痛、心悸、頭暈、肢體麻木無力等 |
| 腎臟 | 引發(fā)糖尿病腎病,早期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逐漸進展可出現大量蛋白尿、腎功能減退,最終發(fā)展為腎衰竭 | 蛋白尿、水腫、血壓升高、尿量改變等 |
| 神經系統(tǒng) | 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出現手腳麻木、刺痛、感覺異常;自主神經病變可影響胃腸道、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統(tǒng)等功能 | 如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瀉或便秘,排尿障礙等 |
| 眼部 | 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導致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視野缺損,嚴重時失明 | 視力減退、眼前黑影飄動、視物變形等 |
| 足部 | 增加糖尿病足發(fā)病風險,表現為足部潰瘍、感染、壞疽等,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 足部麻木、疼痛、皮膚溫度改變、潰瘍等 |
四、應對措施
1. 及時監(jiān)測與就醫(yī)
- 增加血糖監(jiān)測頻率:除了常規(guī)的空腹、餐后血糖監(jiān)測,還需加測夜間血糖,了解血糖波動規(guī)律??稍诹璩?2 - 3 點測一次血糖,判斷是否存在夜間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蘇木杰現象)。
- 立即就醫(yī):向醫(yī)生詳細告知近期飲食、運動、用藥情況,以及血糖監(jiān)測數據。醫(yī)生一般會進行血尿常規(guī)、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檢查,評估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如調整降糖藥物劑量、種類或更換治療方式 。
2. 調整生活方式
- 飲食調整:控制總熱量,均衡營養(yǎng)。減少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多吃蔬菜、全谷物等。合理分配三餐,晚餐不宜過飽,避免睡前加餐 。
- 適量運動:在身體狀況允許下,堅持規(guī)律運動。每周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適當進行力量訓練,如舉啞鈴等,有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
- 改善睡眠:保持規(guī)律作息,營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保證每晚 7 - 8 小時高質量睡眠 。
3. 心理調節(jié)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進一步影響血糖?;颊邞獙W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可通過聽音樂、與他人交流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積極心態(tài) 。
糖尿病患者晚上血糖 15.9mmol/L 是一個危險信號,需要患者及家屬高度重視。從原因排查、危害認知到應對措施落實,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只有積極干預,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