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歲人群中午血糖 9.3mmol/L 高于正常范圍,不過僅憑這一次測量結果,還無法判定病情嚴重程度,需要結合測量時間、患者是否已確診糖尿病、有無并發(fā)癥等因素綜合判斷。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常通過測量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時血糖、隨機血糖來監(jiān)測血糖水平,其數值在一天中會不斷波動,受遺傳、疾病、日常飲食等多種因素影響。正常情況下,健康成人空腹血糖為 3.9~6.1mmol/L,餐后 2 小時血糖低于 7.8mmol/L,隨機血糖低于 11.1mmol/L。而對于 62 歲的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血糖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老年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62 歲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 4.5~7.0mmol/L,餐后 2 小時血糖控制在 7.8~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在 7.0%~7.5% 之間即可。
一、判斷血糖測量時間
- 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 8~12 小時后,次日早餐前測得的血糖值。若 62 歲老人此次中午 9.3mmol/L 的血糖值,是在空腹狀態(tài)下測得(比如午餐前空腹采血),那就遠超正??崭寡欠秶?.9~6.1mmol/L),且達到了糖尿病的空腹血糖診斷閾值(≥7.0mmol/L)。這種情況提示老人糖代謝出現(xiàn)了明顯異常,長期處于此水平,會大大增加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等,情況相對嚴重。
- 餐后 2 小時血糖:從進食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 小時后測量的血糖值。如果此次中午 9.3mmol/L 是餐后 2 小時血糖,對于普通健康人而言,超出了正常范圍(<7.8mmol/L),提示糖代謝異常,存在發(fā)展為糖尿病的風險。而對于 62 歲老年糖尿病患者,此數值處于餐后 2 小時血糖的控制目標(7.8~10.0mmol/L)內,屬于可接受范圍,相對來說不算嚴重,但仍需持續(xù)關注,積極控制。
- 隨機血糖:一天中任意時間測量的血糖值。僅憑一次中午隨機血糖 9.3mmol/L,無法直接判斷血糖是否異常,需結合其他時間點的血糖監(jiān)測結果,如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時血糖等,綜合評估老人的血糖情況。
二、參考是否已確診糖尿病
- 新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若老人此前未診斷過糖尿病,此次發(fā)現(xiàn)中午血糖 9.3mmol/L,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后 2 小時血糖,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應及時去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如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等,以明確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確診糖尿病,早期積極干預,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部分患者血糖有望得到良好控制,延緩疾病進展,降低并發(fā)癥風險,相對不算特別嚴重。
- 已確診糖尿病患者:對于已經確診糖尿病的 62 歲老人,若中午血糖經常維持在 9.3mmol/L 左右,說明血糖控制不達標。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加速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與健康,情況較為嚴重,需盡快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包括優(yōu)化飲食、運動計劃,調整降糖藥物劑量或種類等。
三、結合患者健康狀況
- 無其他嚴重基礎疾病:如果 62 歲老人身體健康,沒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預期壽命較長,血糖控制目標可相對嚴格些。此時中午血糖 9.3mmol/L,即使是餐后 2 小時血糖,也處于控制目標上限,需要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如嚴格控制飲食,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每周堅持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像快走、游泳等,密切監(jiān)測血糖,爭取將血糖控制得更理想,以降低未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
-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若老人合并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等情況,身體對血糖波動的耐受性較差,血糖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此時中午血糖 9.3mmol/L,只要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在可接受范圍內,但仍需定期監(jiān)測血糖,同時積極治療其他基礎疾病,避免血糖波動對整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62 歲人群中午血糖 9.3mmol/L,不能簡單判定病情嚴重程度。建議及時去醫(yī)院,完善相關檢查,在醫(yī)生綜合評估下,制定個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若血糖異常,積極采取飲食控制、適量運動等干預措施,必要時遵醫(yī)囑用藥,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