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mmol/L 的餐后血糖遠超正常范圍。
正常情況下,健康成人餐后 2 小時血糖值應低于 7.8mmol/L。26 歲人群餐后血糖達到 22.8mmol/L,這是非常嚴重的血糖升高,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因為長期高血糖會給身體帶來諸多危害。
一、血糖相關基礎知識
1. 血糖的定義與作用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它是機體的重要能量來源,為體內各器官和組織正常運作提供動力,像心臟跳動、大腦思考、肌肉運動等生理活動都離不開血糖提供能量 。
2. 正常血糖范圍
| 血糖類型 | 正常范圍(mmol/L) |
|---|---|
| 空腹血糖 | 3.9 - 6.1 |
| 餐后 2 小時血糖 | < 7.8 |
| 隨機血糖 | < 11.1 |
二、26 歲餐后血糖 22.8mmol/L 的可能原因
(一)糖尿病
- 1 型糖尿病:多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26 歲也有可能發(fā)病。它是由于胰島 β 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起病較急,“三多一少” 癥狀(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明顯,患者常因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就診。如果 26 歲患者起病突然,有典型癥狀,且血清胰島素和 C 肽水平低下,ICA、IAA 或 GAD 抗體可呈陽性,要高度懷疑 1 型糖尿病。
- 2 型糖尿病:近年來在青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與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如肥胖、體力活動不足、高熱量飲食等)有關?;颊呖赡軟]有明顯癥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等非特異性表現,常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發(fā)現血糖升高。若 26 歲患者體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隱匿,應考慮 2 型糖尿病可能。
(二)應激性高血糖
嚴重燒傷、大手術、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感染等應激狀態(tài)下,身體會分泌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導致血糖升高。若 26 歲患者近期經歷過這些應激事件,可能出現餐后血糖 22.8mmol/L 的情況,待應激狀態(tài)解除后,血糖有可能恢復正常。
(三)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可能影響血糖代謝,導致血糖升高。比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等)、部分避孕藥等。如果 26 歲患者正在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血糖異常升高 。
(四)其他罕見疾病
一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加速機體新陳代謝,使血糖升高;皮質醇增多癥,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可抑制胰島素的作用,導致血糖上升;肢端肥大癥,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也會引起血糖升高。某些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腫瘤等,影響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也可能造成血糖異常 。
三、高血糖帶來的危害
(一)急性并發(fā)癥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見于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在某些誘因下也可發(fā)生。由于胰島素嚴重缺乏,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身體就會分解脂肪供能,產生大量酮體,導致酮癥酸中毒?;颊呖沙霈F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氣中有爛蘋果味,嚴重時昏迷,若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 高滲高血糖綜合征:常見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常高于 33.3mmol/L,患者會出現嚴重脫水、意識障礙等,病死率較高 。
(二)慢性并發(fā)癥
- 血管病變
- 大血管病變: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
- 微血管病變:可累及腎臟和視網膜。糖尿病腎病可逐漸發(fā)展為腎功能不全、腎衰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引起視力下降,嚴重時導致失明 。
- 神經病變:可出現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手足麻木、刺痛、感覺減退等;還可累及自主神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如腹瀉、便秘交替)、尿潴留、體位性低血壓等癥狀 。
- 糖尿病足:因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足部皮膚易破損,且傷口難以愈合,容易并發(fā)感染,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
當 26 歲人群餐后血糖達到 22.8mmol/L,這是身體發(fā)出的危險信號。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都需要立即就醫(yī),進行全面檢查,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釋放試驗、C 肽釋放試驗、糖尿病自身抗體、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y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要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