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臨高縣有專業(yè)機構為各類發(fā)育障礙兒童提供康復服務,幫助他們改善功能、提升能力。
海南臨高縣的兒童康復服務主要由臨高縣陽光兒童康復服務中心承擔。該中心成立于 2020 年 5 月,是海南省殘聯評定的針對自閉癥、孤獨癥兒童、語言心智發(fā)育遲緩兒童、多動癥兒童,為其提高自理能力和社會化能力的非營利性定點康復訓練機構。
一、服務對象
- 自閉癥及孤獨癥兒童:這類兒童往往存在社交障礙、語言發(fā)展遲緩、重復刻板行為等問題。例如,他們可能很少主動與他人進行眼神交流,對他人的呼喚缺乏回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臨高陽光兒童康復中心,會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專門的課程和訓練方法,幫助他們提高社交互動能力,如通過社交游戲讓他們學會輪流、分享等基本社交技能。
- 語言心智發(fā)育遲緩兒童:在語言表達、理解以及認知發(fā)展方面明顯落后于同齡人。可能說話較晚,表達時詞匯匱乏、語句簡單,對一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困難。中心的教師團隊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從基礎的語言發(fā)音訓練開始,逐步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同時開展認知訓練,幫助他們認識周圍的世界。
- 多動癥兒童: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行為。在課堂或日常活動中,很難安靜地坐下來,容易分心,經常打擾他人??祻椭行臅ㄟ^感覺統(tǒng)合訓練、注意力訓練等方式,幫助他們改善這些癥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師資力量
- 專業(yè)背景:中心管理內勤團隊有 4 人,專業(yè)教師 14 人。教師團隊均畢業(yè)于心理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幼教、康復等專業(yè) ,擁有多年的兒童教育從業(yè)經驗和具備專業(yè)理論知識,熟練掌握 ABA (應用行為分析) 理論和操作技能。這使得他們能夠運用專業(yè)知識,為不同類型的兒童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
- 持續(xù)學習提升:中心定期邀請北京 301 醫(yī)院專家、武漢同馨康復的專家以及中醫(yī)專家定期給老師、家長、孩子做培訓和義診。核心教師被送去省內外孤獨癥領域頂尖的康復機構,如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香港協康會、武漢同馨兒童康復門診、海南省殘聯康復師培訓班參加專業(yè)學習。并且成立教研部,每周組織全中心教師討論案例和日常理論學習,每季度舉辦教師能力比武考試。通過這些方式,不斷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yè)水平,以更好地服務兒童。
三、康復訓練方法
(一)現代康復療法
- 運動療法:旨在提升兒童的粗大運動以及下肢能力,減少異常姿勢反應,促進正常體態(tài)反射與動作成長。治療技巧包含關節(jié)靈活性訓練、增強肌力方法、肌肉伸展技術等。比如對于腦癱兒童,通過關節(jié)松動訓練,幫助他們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提高運動能力;利用 Bobath 綜合治療法,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促進正常運動的出現。
- 作業(yè)療法:專注于增強上肢運動能力,提升兒童的日常自理和社交參與水平。手段主要包括肢體功能性鍛煉、日常生活技能練習等。例如,讓孩子進行穿珠子、系鞋帶等練習,鍛煉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提升他們的社交參與能力。
- 言語療法:重點解決兒童言語能力和理解力問題,改善吞咽困難和口水外溢情況。采用訓練發(fā)音器官、呼吸技能、聲音發(fā)出等方法。對于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兒童,從最基礎的唇部、舌部運動訓練開始,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式,逐步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
- 懸吊運動治療系統(tǒng):借助早期介入的先進技術,刺激神經網絡正確構建控制核心區(qū)域,修復和恢復身體平穩(wěn)性。利用懸掛帶來的失重狀態(tài)和不穩(wěn)定訓練方式,減輕肌肉緊張,舒緩全身肌肉的痙攣現象,提升關節(jié)的靈活性。多用于治療小兒腦癱、成長延緩、臂叢神經損害等導致的四肢運動障礙疾患。例如,對于腦癱兒童,通過懸吊運動訓練,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二)傳統(tǒng)康復療法
- 針刺 / 埋線療法:操縱多樣化的針具或植入吸收性線索至特定穴位中,刺激穴位和經脈,預防和治療疾病。在兒童康復中,對治療兒童腦性癱瘓、腦損傷后遺障礙、生長發(fā)育緩慢、多動障礙、孤獨癥等有確切治愈效果。例如,通過針刺特定穴位,調節(jié)兒童的身體機能,改善一些發(fā)育障礙問題。
- 小兒推拿:以陰陽和五行理論、臟腑關系和經絡學說作為指導原則,通過對特定穴位施以多樣化的手法操作,促進經絡暢通和氣血順暢,調理內臟機能。對小兒的多種常見疾病,如腦癱、腦損傷后遺癥、腸胃問題(腹瀉、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確切的療效。比如,當兒童出現消化不良時,通過小兒推拿特定穴位,可以幫助他們促進消化,緩解不適癥狀。
臨高縣在兒童康復方面,通過專業(yè)的康復機構,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康復服務。從師資配備到康復訓練方法,都在不斷努力提升,以幫助更多兒童改善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