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內規(guī)律飲用特定藥膳湯品,有助于緩解因氣血不足或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頭痛癥狀。
針對頭暈頭痛,中醫(yī)食療常通過補氣養(yǎng)血、平肝息風、祛風止痛等途徑進行調理,選用具有藥用價值的食材燉煮成湯,能溫和地改善相關體質,輔助恢復健康。
一、補氣養(yǎng)血類湯品 此類湯品適用于因氣血虧虛導致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癥狀,核心在于補益脾肺之氣與滋養(yǎng)心肝之血。
- 八珍湯:此方由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與四物湯(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組成,是經典的氣血雙補方劑 ??蓪⑷藚ⅰⅫS芪、當歸、紅棗、枸杞等藥材與烏雞或瘦肉同燉,既能補氣健脾,又能養(yǎng)血活血 。其中,黨參能補中益氣,黃芪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當歸則補血活血,三者協(xié)同作用顯著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川芎具有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的作用,常與天麻配伍用于慢性頭痛 。
- 五紅湯:由紅棗、枸杞、赤小豆、紅皮花生米、紅糖熬制而成,被譽為“五紅補氣養(yǎng)血湯” 。中醫(yī)認為,紅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紅糖溫補脾胃,共同促進氣血生成,適合長期勞累、月經后或產后氣血虛弱者飲用 。
- 枸杞烏雞湯:以烏雞為主料,配伍枸杞、淮山藥、生姜等 。烏雞性平味甘,能滋陰養(yǎng)血;枸杞補肝腎、益精明目;淮山藥健脾固腎。此湯兼具補氣與養(yǎng)血之效,對因久病體虛、腦力透支所致的頭暈有良好調養(yǎng)作用 。
二、平肝息風類湯品 此類湯品主要針對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脹痛、易怒等癥狀,關鍵在于平抑肝陽、熄風止痙。
- 天麻燉湯: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抑肝陽、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是治療眩暈、頭痛的常用藥材 。可將天麻切片與豬瘦肉、雞肉或魚頭共燉 。天麻素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加動脈順應性,降低外周阻力,從而緩解頭痛和眩暈 。其鎮(zhèn)痛效果在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中亦得到臨床驗證 ?!侗静莘暝分赋?,天麻與川芎配伍,能有效補益肝虛所致的風動頭痛 。
- 天麻川芎魚頭湯:結合天麻與川芎,輔以鳙魚頭(即胖頭魚),形成經典食療方 。川芎為“血中氣藥”,能行氣活血、上行頭目,與天麻合用,可加強平肝潛陽、祛風止痛之力 。魚頭富含優(yōu)質蛋白,性溫味甘,能健脾和胃、化痰,使藥效更易吸收 。此方尤其適合高血壓、腦供血不足伴發(fā)的慢性頭痛患者。
三、祛風散寒/清肝瀉火類湯品 根據病因不同,需區(qū)分外感風邪或內生肝火,選擇針對性湯品。
- 芎芷魚頭湯:以川芎、白芷為主要藥材,配以魚頭燉煮 。川芎活血行氣,白芷祛風止痛、通竅,二者皆入陽明經,善治前額及眉棱骨疼痛。此方對風寒或風熱侵襲頭部引起的急性頭痛有較好療效 。
- 菊花夏枯草湯:適用于春季肝火旺盛導致的頭暈目眩、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取菊花、夏枯草各適量,與瘦肉同燉。菊花清肝明目,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二者均屬寒涼之品,能有效清泄上炎之肝火,緩解因火旺引發(fā)的頭痛。
湯品類別 | 核心藥材 | 主要功效 | 適用人群 | 禁忌/注意 |
|---|---|---|---|---|
補氣養(yǎng)血 | 人參、黃芪、當歸、熟地、枸杞、紅棗 | 補益氣血,健脾養(yǎng)心 | 氣血兩虛、久病體弱、術后恢復者 | 陰虛火旺、實熱證者慎用 |
平肝息風 | 天麻、川芎、鉤藤 | 平肝潛陽,熄風止痛 | 肝陽上亢、高血壓、偏頭痛、眩暈者 | 脾胃虛寒、腹瀉者宜少量使用 |
祛風散寒 | 川芎、白芷、羌活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風寒感冒后頭痛、頸項強痛者 | 陰虛血燥者不宜過量 |
清肝瀉火 | 菊花、夏枯草 | 清肝明目,瀉火解毒 | 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煩躁失眠者 | 脾胃虛寒者不宜長期飲用 |
綜合來看,針對頭暈頭痛的食療湯品需辨證施膳,補氣養(yǎng)血、平肝息風、祛風清火各有側重。天麻、川芎、當歸、枸杞等藥材在中醫(yī)理論和現(xiàn)代研究中均證實其對神經系統(tǒng)和血液循環(huán)有積極影響。日常飲用時應結合自身體質,避免盲目進補,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