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后復查
接種卡介苗后需密切觀察局部反應,遵循護理規(guī)范,確保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護理要點
局部清潔干燥
- 避免沾水:接種后24小時內避免洗澡,后續(xù)保持傷口干燥,可用無菌紗布覆蓋。
- 禁止抓撓:防止膿皰破潰感染,若結痂需自然脫落。
- 穿著寬松:減少衣物摩擦,避免局部刺激。
異常反應處理
- 正常反應:接種后2-4周出現(xiàn)紅腫、化膿、結痂(8-12周形成卡疤),無需特殊處理。
- 異常情況:若腋下淋巴結腫大、潰瘍面積超過1cm或伴發(fā)熱,需就醫(yī)。
| 正常反應 | 異常反應 | 處理措施 |
|---|---|---|
| 紅腫、化膿 | 淋巴結腫大 | 局部熱敷或抽膿 |
| 結痂留疤 | 潰瘍破潰感染 | 碘伏消毒,禁用抗生素軟膏 |
| 輕微瘙癢 | 持續(xù)高熱 | 立即就醫(yī)排查并發(fā)癥 |
二、復查與補種
- 復查時間:接種后3個月需做結核菌素試驗(PPD),陽性表明成功,陰性需補種。
- 補種原則:未形成卡疤且PPD陰性者需重新接種,但早產(chǎn)兒、免疫缺陷者需評估后決定。
三、禁忌與暫緩接種人群
- 暫緩接種:早產(chǎn)兒(體重<2500g)、嚴重皮膚病、顱內出血、急性感染或免疫缺陷患兒。
- 絕對禁忌:化療患者、艾滋病患兒、活動性結核病或過敏體質者。
四、與其他疫苗協(xié)同
- 接種間隔:卡介苗與百白破、乙肝疫苗需分側肢體注射,間隔至少4周。
- 優(yōu)先順序:免疫規(guī)劃疫苗優(yōu)先接種,但需避免與活疫苗同時使用。
接種后需密切觀察局部反應和全身癥狀,嚴格遵循復查要求。若出現(xiàn)化膿感染或淋巴結異常腫大,需及時就醫(yī)。早產(chǎn)兒、低體重兒等特殊群體應暫緩接種,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