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接種破傷風疫苗后需密切觀察身體反應,保持注射部位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若出現(xiàn)高熱、呼吸困難或局部嚴重紅腫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同時需注意,疫苗保護期通常為10年,超過期限或高風險暴露后需重新評估接種必要性。
一、接種后短期注意事項
1.局部反應處理
接種后24-48小時內,注射部位可能出現(xiàn)紅腫、疼痛或硬結。建議避免揉搓或沾染生水,可冷敷緩解不適。若紅腫范圍超過5厘米或持續(xù)加重,需就醫(yī)排查感染。
| 癥狀類型 | 常見表現(xiàn) | 常規(guī)處理方式 | 就醫(yī)指征 |
|---|---|---|---|
| 局部紅腫 | 直徑<5厘米,輕微疼痛 | 冷敷,保持清潔 | 紅腫擴散、化膿 |
| 硬結形成 | 皮下觸感硬塊,無壓痛 | 避免壓迫,熱敷 | 硬結持續(xù)超過2周 |
2.全身反應監(jiān)測
部分人群可能出現(xiàn)低熱(<38.5℃)、乏力或頭痛,通常1-2天自行緩解。若體溫超過38.5℃或伴隨肌肉酸痛,可服用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但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 反應程度 | 典型癥狀 | 應對措施 | 禁忌行為 |
|---|---|---|---|
| 輕度反應 | 低熱、輕微頭暈 | 休息、補水 | 飲酒或熬夜 |
| 重度反應 | 高熱、意識模糊 | 立即就醫(yī) | 自行用藥 |
3.過敏反應識別
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于接種后30分鐘內發(fā)生,表現(xiàn)為蕁麻疹、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接種點需留觀30分鐘,若出現(xiàn)上述癥狀,立即使用腎上腺素并送醫(yī)。
二、長期防護與接種間隔
1.保護期與加強針
基礎免疫(3劑)后,保護效力可持續(xù)10年。若從事高風險職業(yè)(如建筑、農業(yè))或發(fā)生污染傷口暴露,需每10年接種一劑加強針。若前次接種超過5年且傷口深污,需額外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 人群分類 | 接種頻率 | 暴露后處理 |
|---|---|---|
| 普通健康者 | 每10年一針 | 清創(chuàng)+破傷風疫苗 |
| 免疫缺陷者 | 每5-7年一針 | 清創(chuàng)+免疫球蛋白 |
2.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孕婦可在妊娠中期接種,避免與流感疫苗同時注射;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由醫(yī)生評估接種時機。
三、傷口處理與疫苗協(xié)同作用
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所有污染傷口均需徹底清創(chuàng)。接種疫苗前若已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需間隔至少7天再接種疫苗,避免抗體干擾免疫應答。
接種后需避免過度解讀局部或短暫反應,科學防護的核心在于結合疫苗接種與規(guī)范傷口處理。遵循醫(yī)囑完成全程接種并定期復查,是預防破傷風感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