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小時暑期總控+家庭活動替代
陜西商洛通過政策落地、家校協同、機構輔助三維體系預防游戲癮,核心措施包括嚴格執(zhí)行國家未成年人暑期游戲27小時限玩令,推廣家庭活動替代游戲時間,并依托專業(yè)機構提供心理與行為干預,形成“預防-干預-轉化”的全鏈條治理模式。
一、政策執(zhí)行與技術監(jiān)管
落實國家限玩政策
嚴格執(zhí)行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游戲管控要求,限定未成年人僅可在每周五、六、日20時至21時登錄游戲,暑期總時長控制在27小時內。同步推廣游戲平臺“家長自助下發(fā)人臉識別”功能,家長可遠程觸發(fā)賬號登錄驗證,防止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繞過監(jiān)管。技術工具輔助管理
鼓勵家庭通過路由器設置21:00-7:00自動斷網,或使用定時器工具將每日游戲時間拆解為2-3個時段,單次不超過30分鐘。學校聯合科技企業(yè)推廣“游戲臨時開關”,家長可設置單次游戲時長,避免親子沖突。
二、家庭與學校協同干預
家庭活動替代方案
倡導以親子運動、家務勞動、戶外實踐替代游戲時間,例如將每日1小時游戲時間轉換為家庭散步、超市購物或電影觀影。通過“任務兌換機制”,如完成閱讀或體育鍛煉可兌換額外15分鐘游戲時間,建立正向激勵循環(huán)。家校溝通與心理支持
學校每學期開展網絡素養(yǎng)專題課程,覆蓋游戲沉迷危害、時間管理技巧等內容。班主任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用網情況,對存在沉迷傾向的學生啟動“心理輔導+行為矯正”干預,例如通過沙盤治療釋放情緒,或用編程課替代游戲興趣。
三、專業(yè)機構與社會支持
封閉式機構干預模式
本地特訓機構采用“軍事化管理+心理疏導”模式,提供全托教學服務,通過24小時遠程視頻監(jiān)控讓家長實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課程設置涵蓋軍事訓練、農耕體驗、職業(yè)規(guī)劃等,幫助學生重建生活目標,例如某機構通過野外生存訓練提升學員抗壓能力,轉化率達99%。社會資源聯動
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織“青少年防沉迷公益講座”,邀請專家講解親子溝通技巧。社區(qū)開設課后托管班,提供書法、繪畫等興趣課程,減少學生獨處用網時間。
四、不同干預方式效果對比
| 干預方式 | 適用場景 | 核心手段 | 優(yōu)勢 | 注意事項 |
|---|---|---|---|---|
| 家庭活動替代 | 輕度沉迷、日常預防 | 親子互動、任務兌換 | 增強親情、無抵觸情緒 | 需家長長期堅持,避免形式化 |
| 技術工具管控 | 中度沉迷、時間管理困難 | 定時斷網、人臉識別 | 客觀可控、減少人為沖突 | 需配合溝通,避免引發(fā)逆反心理 |
| 專業(yè)機構干預 | 重度沉迷、親子矛盾激化 | 心理治療、軍事化訓練 | 系統性強、轉化率高 | 選擇正規(guī)機構,避免體罰等違規(guī)行為 |
| 學校課程教育 | 普遍預防、價值觀培養(yǎng) | 網絡素養(yǎng)課、案例教學 | 覆蓋面廣、成本低 | 需結合實踐活動,避免單向灌輸 |
預防游戲癮需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商洛通過“限時+替代+疏導”的綜合策略,既嚴格執(zhí)行政策紅線,又注重青少年心理需求與能力建設,為全國縣域治理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