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通過多部門協作,實施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機制,結合技術監(jiān)管與心理疏導,有效降低青少年游戲成癮風險,相關措施覆蓋全市90%以上社區(qū)及學校。
一、家庭層面:強化監(jiān)護與溝通
家長教育計劃
巴彥淖爾市婦聯聯合市教育局開展“數字時代親子溝通”培訓,指導家長掌握游戲時間管理技巧(如每日不超過1小時)、識別成癮早期信號(如情緒波動、社交退縮),并推廣家庭活動替代方案(如戶外運動、手工藝制作)。家庭協議制度
推行《家庭數字設備使用公約》,明確游戲時段、內容篩選及違規(guī)后果。數據顯示,簽署協議的家庭中,青少年日均游戲時間減少40%-60%。
二、學校層面:構建預防體系
課程融合干預
將游戲成癮防治納入健康教育必修課,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普及成癮危害。部分中學試點“游戲素養(yǎng)工作坊”,邀請心理學專家講解自我調節(jié)方法。校園活動替代
開展“無屏日”“體育挑戰(zhàn)賽”等活動,結合本地特色推出河套文化研學、沙漠徒步等項目,吸引超80%學生參與,有效轉移注意力。技術監(jiān)測平臺
引入“校園網絡行為分析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學生登錄游戲頻次,異常數據自動推送至班主任及家長,實現早期預警。
三、社會層面:完善支持網絡
社區(qū)服務覆蓋
全市設立35個“青少年成長驛站”,提供免費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及家長互助小組。驛站配備沙盤療法、認知行為訓練等專業(yè)設備,年服務超萬人次。企業(yè)責任強化
要求本地網吧嚴格執(zhí)行實名制登記,并禁止未成年人入內。與頭部游戲公司合作,對巴彥淖爾用戶默認啟用青少年模式,限制消費與夜間登錄。公益宣傳矩陣
通過“平安巴彥淖爾”微信公眾號、社區(qū)公告欄等渠道,定期發(fā)布成癮自測問卷、戒斷成功案例,形成“科學認知—主動干預”的良性循環(huán)。
四、成效與展望
數據顯示,措施實施兩年后,巴彥淖爾市青少年游戲成癮檢出率從12.3%降至5.8%,家庭矛盾因游戲引發(fā)的比例下降35%。未來將深化AI智能預警系統(tǒng)研發(fā),并探索與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干預模式,進一步鞏固防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