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 75% 的睡眠障礙患者通過專業(yè)門診治療可獲得顯著改善。防治睡眠障礙需綜合生活習慣、心理、飲食等多方面進行調(diào)整,嚴重時還需藥物及專業(yè)治療。
一、改善生活習慣
- 規(guī)律作息:每天盡量在相同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即使是周末,時間差也不宜超過 1 小時 。例如,固定晚上 10 點半左右上床,早上 6 點半左右起床,長期堅持,有助于身體建立穩(wěn)定生物鐘,提升睡眠質(zhì)量。
- 創(chuàng)造舒適睡眠環(huán)境: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和高度合適的枕頭,利于脊柱自然舒展。使用遮光窗簾、耳塞,或借助白噪音機,營造黑暗、安靜環(huán)境。將臥室溫度控制在 20-23℃,濕度保持在 40%-60%,讓身體感覺舒適,促進睡眠。
- 睡前避免刺激:睡前 1 小時內(nèi)不做劇烈運動,不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因其發(fā)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擾睡眠。避免攝入咖啡、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食物,以及酒精,防止興奮神經(jīng),影響入睡。
- 適當運動:選擇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運動,每周堅持 3-5 次,每次 30 分鐘左右。運動時間選在白天或傍晚,睡前 3 小時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身體過度興奮,難以入睡。
二、心理調(diào)節(jié)
- 學習放松技巧:可嘗試深呼吸,慢慢地吸氣,使腹部隆起,再緩緩呼氣,重復幾次,幫助平靜身心。也可進行冥想,找安靜地方坐下或躺下,專注呼吸,排除雜念,減輕壓力與焦慮。還能做漸進性肌肉松弛,從頭到腳依次緊繃、放松身體各部位肌肉,感受緊張與放松差異,緩解身體緊張。
- 處理應激事件:面對生活中難題,及時與親友傾訴,分享感受與困惑,獲取情感支持與建議。若心理壓力過大,可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通過專業(yè)心理疏導,調(diào)整心態(tài),改善睡眠。
三、飲食調(diào)整
- 合理安排飲食:晚餐不宜過飽,七八分飽即可,且盡量在睡前 2-3 小時前吃完。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防腸胃不適,影響睡眠。
- 食用助眠食物:可適當吃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睡前半小時喝一杯溫牛奶,其中色氨酸能促進褪黑素合成,幫助入睡;香蕉富含鉀和鎂,能放松肌肉;燕麥含有豐富的 β- 葡聚糖和色氨酸,可助眠。
四、限制午睡時間
午睡有助于恢復精力,但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 20-30 分鐘最佳。過長午睡會進入深度睡眠,醒來后可能感到頭暈、乏力,還會影響晚上睡眠。若晚上睡眠質(zhì)量差,建議減少或取消午睡。
五、建立睡眠儀式
睡前進行固定放松活動,如泡 15-20 分鐘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緩身體緊張;或閱讀輕松書籍,讓大腦放松。長期堅持,身體會形成條件反射,做這些活動時,便知道該睡覺了,有助于提高睡眠質(zhì)量。
六、藥物治療
若睡眠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jīng)醫(yī)生評估后,可使用藥物輔助治療。常用藥物有苯二氮?類、非苯二氮?類等。但藥物治療需嚴格遵醫(yī)囑,按劑量和療程服用,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免產(chǎn)生藥物依賴或不良反應。
七、治療基礎疾病
某些疾病會導致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抑郁癥等。若懷疑由疾病引起,應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可通過佩戴呼吸機、手術等方式治療;抑郁癥患者需接受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隨著原發(fā)疾病改善,睡眠障礙也會得到緩解。
防治睡眠障礙需多方面綜合進行。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合理飲食、建立規(guī)律睡眠模式,必要時借助藥物及治療基礎疾病,可有效改善睡眠狀況。若睡眠問題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前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診 ,尋求專業(yè)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