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頭,約 10% 的青少年存在過度網絡成癮問題 。防止網癮發(fā)生,需從個人認知、家庭引導、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營造等多方面著手,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樹立正確上網觀念,合理控制上網時間。
一、個人層面
1. 樹立正確認知
了解網絡的工具屬性,明白網絡是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社交娛樂的手段,而非生活的全部。例如,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可用于提升自我,但過度沉迷網絡游戲、短視頻等娛樂內容則會浪費大量時間。認識到網癮對身心健康的危害,如視力下降、生物鐘紊亂、焦慮抑郁等。有研究表明,長時間上網的人群中,約 60% 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
2. 制定上網計劃
明確上網目的,每次上網前列出任務清單,如查找學習資料、回復工作郵件等。規(guī)定上網時間,可使用手機或電腦自帶的計時工具,為不同任務分配合理時長。例如,學習任務安排 1 - 2 小時,娛樂上網控制在 30 - 60 分鐘。建立網絡使用損益表,每天記錄上網內容與時長,對比獲得的價值(如獲取有用信息)與失去的時間,直觀感受沉迷網絡的成本。
3. 培養(yǎng)興趣愛好
發(fā)展線下興趣,如運動(跑步、籃球、游泳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釋放壓力,減少對網絡的依賴。參與藝術活動,像繪畫、書法、音樂等,提升個人修養(yǎng)與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閱讀習慣,閱讀書籍、報刊等紙質媒介,豐富知識儲備,拓展思維視野。
二、家庭層面
1. 營造良好氛圍
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網絡的行為。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讓孩子在家庭中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持。比如,每天安排固定時間進行家庭互動,分享一天的經歷。
2. 制定上網規(guī)則
與孩子共同商議上網規(guī)則,明確可上網的時間、內容以及違規(guī)的后果。例如,周一至周五晚上完成作業(yè)后可上網 1 小時,周末可適當增加,但每天累計不超過 3 小時;禁止瀏覽不良信息,若違反則減少上網時長。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家長要起到監(jiān)督作用,不能因孩子哭鬧或求情就隨意打破規(guī)則。
3. 豐富課余生活
周末或節(jié)假日,安排家庭活動,如戶外野餐、參觀博物館、一起做家務等,讓孩子的課余生活充實起來,減少對網絡的關注度。鼓勵孩子邀請同學來家里玩耍,增進現(xiàn)實中的人際交往。
三、學校層面
1. 加強教育引導
開設網絡素養(yǎng)課程,教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提高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學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定期舉辦網絡安全、預防網癮等主題講座或活動,通過案例分析、互動游戲等形式,讓學生深刻認識網癮危害。如某學校開展 “網絡利弊大討論” 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明晰正確上網的方式。
2. 優(yōu)化教學方式
利用網絡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學,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將網絡作為學習工具。增加實踐課程與課外活動,如實驗課、社團活動、運動會等,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豐富校園生活,減少學生對虛擬網絡世界的向往。
3. 關注學生狀態(tài)
教師要留意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若發(fā)現(xiàn)學生有沉迷網絡的跡象,及時與學生溝通,并聯(lián)系家長共同干預。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有網癮傾向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與心理輔導。
四、社會層面
1. 加強網絡監(jiān)管
相關部門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嚴厲打擊不良信息傳播,規(guī)范網絡游戲、直播等行業(yè),設置青少年模式,限制未成年人上網時長與內容。例如,一些游戲平臺在晚上 10 點至次日 6 點禁止未成年人登錄。
2. 提供多元場所
建設更多適合青少年的活動場所,如圖書館、青少年宮、科技館等,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課余活動選擇。社區(qū)可組織各類興趣班、公益活動,吸引青少年參與,豐富他們的生活。
3. 開展宣傳活動
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正確使用網絡、預防網癮的知識與方法,營造全社會關注網癮問題的良好氛圍。舉辦預防網癮的公益講座、展覽等活動,提高公眾對網癮危害的認識。
防止網癮發(fā)生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從多個層面采取措施,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上網習慣,避免沉迷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