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約15%的青少年存在過度游戲傾向,需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協同干預實現有效防控。
作為山西省會,太原市針對游戲成癮問題構建了以預防為主、干預為輔的綜合治理體系,重點圍繞認知教育、行為管理、替代活動開發(fā)等維度展開。以下從多角度系統(tǒng)分析防控策略:
一、強化家庭監(jiān)管與教育
家長責任落實
- 制定《家庭網絡使用公約》,明確每日游戲時長限制(如小學生≤1小時/天)。
- 推廣“20-20-20”護眼法則:每20分鐘游戲后遠眺20英尺外景物20秒,減少視覺疲勞。
親子互動替代
傳統(tǒng)娛樂方式 游戲替代效果 實施案例 晉祠文化體驗游 增強本土文化認同 太原市文旅局推出親子研學路線 面塑、剪紙非遺工坊 培養(yǎng)專注力 杏花嶺區(qū)社區(qū)定期開展手工課 早期預警機制
關注情緒波動、成績下滑、社交退縮等信號,使用《青少年網絡成癮量表》篩查風險。
二、優(yōu)化學校教育引導
課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四年級至高中開設媒介素養(yǎng)課,解析游戲設計機制與成癮原理。
校園活動替代
推廣“陽光體育一小時”,將晉陽武術、太極操納入課間活動,2023年覆蓋率達92%。
教師專項培訓
每年對班主任進行游戲成癮識別干預培訓,建立“一對一”幫扶檔案。
三、完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政策監(jiān)管強化
落實“未成年人游戲宵禁”:22:00-8:00關閉本地服務器登錄,聯合網信辦抽查網吧。
公共服務供給
場所類型 免費開放時段 參與人次(2024) 圖書館VR科普區(qū) 周末9:00-12:00 3.2萬 社區(qū)籃球場 工作日18:00-20:00 8.7萬 專業(yè)機構介入
太原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設立行為成癮門診,提供認知行為療法(CBT)與家庭治療。
太原市通過分層干預、多場景覆蓋的策略,顯著降低青少年游戲依賴率。關鍵在于持續(xù)推動現實價值感構建,讓傳統(tǒng)文化、體育競技等正向激勵替代虛擬滿足,形成健康成長的生態(tài)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