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是預防游戲癮的關鍵路徑。
在四川阿壩地區(qū),預防青少年游戲癮需要構建一個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性支持網絡。這要求各方明確責任,形成合力,通過科學的教育引導、有效的環(huán)境管理和專業(yè)的支持服務,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網絡游戲使用習慣,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 。專家指出,不能僅將焦點放在網絡或游戲本身,而應深入探究青少年沉迷的原因,從根源上進行干預 。
(一)強化家庭基礎作用
家庭是預防游戲癮的第一道防線。家長應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主動學習科學育兒知識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多向孩子表達關心和溫暖,增強其內在安全感和價值感,減少其通過虛擬世界尋求慰藉的可能 。
建立規(guī)則與溝通: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商定網絡游戲的使用時間、地點和內容,設定清晰的規(guī)則,并通過鬧鐘等方式幫助孩子管理時間 。關鍵在于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出現情緒低落、睡眠不佳等情況時,應給予高度重視 。
豐富家庭生活:避免孩子長時間獨處,組織豐富的家庭活動,如戶外運動、共同閱讀、親子游戲等,用現實生活的快樂替代虛擬世界的誘惑 。
家長以身作則:家長自身也應合理使用電子設備,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避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刷手機或玩游戲。
(二)發(fā)揮學校主陣地功能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應將預防游戲癮納入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老師需承擔起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的責任,做到對有游戲成癮傾向的學生早發(fā)現、早預防、早干預 。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重視并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開設相關的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游戲成癮的負面影響,學會悅納自己、珍愛生命 。阿壩州部分學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機構和完善的干預體系,亟需加強師資建設和制度完善 。
開展多樣化校園活動:組織體育運動、藝術社團、科技競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轉移其對網絡游戲的過度關注。
促進家校共育:學校應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特別是與弱勢家庭的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狀況 。
(三)構建社會支持體系
預防游戲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政府的統籌協調,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 。
- 政府統籌與政策支持:政府應發(fā)揮統籌協調作用,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愛護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 ??煽紤]設立專門的救助熱線,為有需要的家庭和青少年提供專業(yè)咨詢和幫助 。
社區(qū)與專業(yè)機構介入:社區(qū)可組織青少年社會實踐、文化娛樂等活動,拓寬其社交圈。對于已經出現嚴重游戲成癮問題的青少年,專業(yè)的戒網癮機構可提供包括一對一心理輔導、行為矯正等在內的綜合干預服務 。
多方協同共育:政府、社會、學校、家庭需緊密結合、協調一致,共同推進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建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清朗的環(huán)境 。
對比維度 | 家庭角色 | 學校角色 | 社會角色 |
|---|---|---|---|
核心功能 | 情感支持與規(guī)則建立 | 知識教育與行為引導 | 環(huán)境營造與資源支持 |
主要措施 | 親子溝通、共同制定規(guī)則、以身作則、組織家庭活動 | 心理健康教育、豐富校園活動、家校溝通、早期識別 | 政策引導、社區(qū)活動、專業(yè)機構干預、設立救助熱線 |
關鍵優(yōu)勢 | 情感紐帶強,影響最直接 | 組織化程度高,覆蓋面廣 | 資源整合能力強,專業(yè)性強 |
潛在挑戰(zhàn) | 家長教育水平參差,觀念可能滯后 | 師資力量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易被邊緣化 | 服務普及性與可及性有待提高 |
有效預防四川阿壩地區(qū)的青少年游戲癮,必須摒棄單一視角,采取綜合性的策略。通過鞏固家庭的情感與規(guī)則基礎,強化學校的教育與引導功能,并依托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專業(yè)力量,構建一個無縫銜接的防護網絡。只有各方協同努力,才能真正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其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