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月是淮安市青少年網癮戒除的典型周期,通過家庭、學校、社區(qū)、司法四位一體的綜合干預體系,網癮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成功率達85%以上。
江蘇淮安構建了全方位的網癮預防體系,涵蓋家庭教育指導、學校教育管理、社區(qū)監(jiān)督服務和司法矯治幫扶四大維度,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預防網癮工作模式,通過多部門協作、專業(yè)化服務和常態(tài)化活動,有效遏制了青少年網絡沉迷現象,促進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一、家庭教育指導體系
1. 家長監(jiān)護職責強化
淮安市各學校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提醒每位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jiān)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網絡素養(yǎng),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知識。學校發(fā)放《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倡導家長力行"五要":
"五要"原則 | 具體內容 | 實施方式 | 預期效果 |
|---|---|---|---|
善引導,重監(jiān)督 | 養(yǎng)良善之德,樹自衛(wèi)之識,戒網絡之癮,辨不良之訊 | 家長日常監(jiān)督、網絡使用時間管理 | 培養(yǎng)孩子正確網絡使用習慣 |
重表率,立榜樣 | 重視網癮危害,懂預防之策,遠網游之害,讀有益之書 | 家長自身行為示范、家庭閱讀活動 | 形成良好家庭網絡文化氛圍 |
常陪伴,增親情 | 營造和美家庭,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 | 親子活動、家庭娛樂時間安排 | 減少孩子網絡依賴心理需求 |
導心理,促健康 | 關注子女情緒,調其心理,堅其意志,勇于面對挫折 | 家庭心理疏導、挫折教育 | 增強孩子心理抵抗能力 |
多配合,常溝通 | 主動配合學校,常通報情況,多交換信息,早發(fā)現苗頭 | 家校聯系機制、定期溝通 | 實現網癮問題早發(fā)現早干預 |
2. 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淮安市檢察機關在處理網癮少年案件時,制定了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幫助家長改善教育方式,增強親子溝通。通過專業(yè)心理輔導,讓家長了解網癮成因,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從根本上減少孩子對網絡依賴的心理需求。
二、學校教育管理體系
1. 預防制度建設
淮安市各學校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制學校等管理工作。學校制定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方案,開展全面排查、組織專題教育、嚴格規(guī)范日常管理,形成系統化的校園網癮預防機制。
2. 專題教育活動
淮安市清江浦區(qū)"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團區(qū)委,依托愛心暑托班開展"綠書簽行動"暨預防網絡沉迷知識宣講。活動以"綠色上網、文明上網"為主題,圍繞未成年人網絡成癮原因、沉迷網絡危害及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等展開宣講,結合生動鮮活案例,號召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正確利用網絡,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學校教育活動 | 主要內容 | 目標群體 | 實施頻率 |
|---|---|---|---|
綠書簽行動 | 網絡成癮原因分析、沉迷危害宣講、正確上網指導 | 全體中小學生 | 每學期至少1次 |
主題班會 | 網絡安全知識、健康上網習慣、時間管理技巧 | 各班級學生 | 每月1次 |
專題講座 | 網癮心理分析、典型案例分享、預防策略介紹 | 重點關注學生 | 每學期2次 |
知識競賽 | 網絡安全法規(guī)、健康上網知識、網癮預防方法 | 全體學生 | 每學年1次 |
心理輔導 | 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行為矯正訓練 | 網癮傾向學生 | 按需開展 |
3. 日常管理規(guī)范
淮安市各學校嚴格規(guī)范學生電腦使用、手機管理,了解學生網絡使用基本情況,重點監(jiān)控游戲沉迷問題。學校關注學生放學后和節(jié)假日主要娛樂方式,對傳統價值觀認同情況進行引導,預防因網絡沉迷引發(fā)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社區(qū)監(jiān)督服務體系
1. "五老"網吧監(jiān)督員
淮安市社區(qū)組織"五老"(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志愿者擔任網吧監(jiān)督員,對轄區(qū)內的網吧進行督查走訪,杜絕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這些監(jiān)督員風雨無阻地進行義務監(jiān)督,通過親情溝通、友情交流等方式,獲得網吧業(yè)主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切斷了未成年人網吧上網的渠道。
2. 四級網格管理體系
淮安市舊鋪鎮(zhèn)建立了由鎮(zhèn)關工委、司法所、派出所、學校、婦聯等單位聯合推行的"四級網格管理"預防工作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該體系對"問題青少年"情況進行排查登記,對重點對象組織"結對幫扶",目前舊鋪鎮(zhèn)已組建20個"結對幫扶"對子,通過跟蹤了解被幫扶人的改進情況,有效預防了青少年違法犯罪和網絡沉迷。
社區(qū)監(jiān)督措施 | 實施主體 | 工作內容 | 覆蓋范圍 |
|---|---|---|---|
網吧督查 | "五老"志愿者監(jiān)督員 | 定期巡查網吧、阻止未成年人進入、宣傳教育 | 全區(qū)所有網吧 |
結對幫扶 | 關工委、學校、社區(qū) | 重點對象跟蹤幫扶、心理疏導、行為指導 | 問題青少年家庭 |
網格管理 | 四級聯動單位 | 信息共享、聯合行動、綜合干預 | 全鎮(zhèn)所有社區(qū) |
宣傳活動 | 社區(qū)團組織 | 網絡安全宣傳、健康上網教育、法律知識普及 | 社區(qū)全體青少年 |
暑托服務 | 社區(qū)服務中心 | 假期活動組織、興趣培養(yǎng)、網絡替代活動 | 社區(qū)未成年人 |
3. 替代活動開展
淮安市各社區(qū)通過校外輔導站、愛心暑托班等形式,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文體活動、興趣培養(yǎng)和社會實踐機會,用運動、讀書、社會公益勞動等健康活動替代上網時間。清江浦區(qū)的校外輔導站每年開展活動60次以上,學生到站率超過85%,有效減少了青少年的網絡依賴。
四、司法矯治幫扶體系
1. 網癮戒除計劃
淮安市洪澤區(qū)人民檢察院對涉嫌犯罪的網癮少年采用"網癮戒除計劃"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由"亮晶晶"團隊和學校老師、社工共同幫助網癮少年用運動、讀書、社會公益勞動替代上網。通過專業(yè)心理評估,找出網癮根源,制定個性化矯治方案,幫助青少年重建健康生活方式。
2. 心理矯治服務
淮安市檢察機關在處理網癮案件時,注重心理矯治和行為矯正,通過專業(yè)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等方式,幫助網癮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抗挫折能力,學會現實社交技巧。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改善親子關系,消除導致網絡沉迷的家庭因素。
司法矯治措施 | 適用對象 | 矯治內容 | 實施周期 |
|---|---|---|---|
附條件不起訴 | 涉嫌犯罪的網癮少年 | 網癮戒除計劃、行為矯正、法制教育 | 6-12個月 |
心理評估 | 所有網癮少年 | 成癮程度評估、心理問題診斷、矯治方案制定 | 初期1-2周 |
個體咨詢 | 有心理問題的網癮少年 | 心理疏導、認知重建、行為矯正 | 每周1次,持續(xù)3-6個月 |
團體輔導 | 網癮少年群體 | 團體互動、經驗分享、社交技能訓練 | 每兩周1次,持續(xù)2-3個月 |
家庭教育指導 | 網癮少年家長 | 親子溝通技巧、教育方式指導、家庭關系調適 | 每月1次,持續(xù)3-6個月 |
3. 跟蹤幫教機制
淮安市檢察機關建立了跟蹤幫教機制,對接受矯治的網癮少年進行長期跟蹤,定期了解其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提供必要幫助。通過幫教群等信息化手段,保持與網癮少年的日常聯系,在其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指導,預防復癮情況發(fā)生。
江蘇淮安通過構建家庭、學校、社區(qū)、司法四位一體的網癮預防體系,形成了多部門協作、專業(yè)化服務、常態(tài)化活動的工作格局,有效預防了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其經驗做法值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