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脊灰疫苗后,約1-3天內可能出現輕微發(fā)熱、注射部位紅腫等常見反應,極少數情況下需警惕疫苗相關性麻痹癥等罕見不良反應。
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脊灰疫苗)后,多數兒童僅出現短暫且輕微的不適,家長需密切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及時識別異常癥狀并采取適當措施。脊灰疫苗分為注射型(滅活疫苗)和口服型(減毒活疫苗),兩者的不良反應表現略有差異,但總體安全性較高。以下是接種后需要警惕的主要事項及應對建議。
(一)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發(fā)熱
接種后24小時內可能出現低熱(通常不超過38.5℃),持續(xù)2-3天可自行消退。若體溫超過38.5℃或持續(xù)不退,可通過物理降溫或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緩解,并記錄體溫變化。局部反應
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疼痛或輕微腫脹,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冷敷可緩解不適。若紅腫范圍擴大或伴隨化膿,需及時就醫(yī)。消化系統癥狀
口服疫苗后少數兒童可能出現惡心、嘔吐或腹瀉,通常1-2天內自愈。若癥狀嚴重或持續(xù),應補充水分并咨詢醫(yī)生。皮疹或過敏
極少數兒童可能出現短暫皮疹或皮膚過敏,需觀察是否伴隨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若出現過敏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二)罕見但需警惕的嚴重反應
疫苗相關性麻痹癥(VAPP)
極罕見情況下,減毒活疫苗可能引發(fā)脊髓灰質炎樣麻痹,癥狀包括肢體無力或不對稱性麻痹。需立即就醫(yī)并報告疾控部門。過敏性休克
雖極其罕見,但若接種后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需緊急搶救。
(三)接種后的護理與注意事項
現場觀察
接種后應在現場留觀30分鐘,確認無急性過敏反應后再離開。飲食與作息
接種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如粥類、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異常癥狀的識別
以下情況需及時就醫(yī):- 發(fā)熱超過39℃或持續(xù)3天以上;
- 注射部位出現膿腫或持續(xù)腫脹;
- 出現嗜睡、抽搐等神經系統癥狀。
脊灰疫苗不良反應對比表
| 反應類型 | 常見表現 | 持續(xù)時間 | 處理建議 |
|---|---|---|---|
| 發(fā)熱 | 38.5℃以下,輕微乏力 | 1-3天 | 物理降溫,必要時藥物干預 |
| 局部紅腫 | 注射部位疼痛、輕微腫脹 | 2-3天 | 冷敷,避免按壓 |
| 消化系統癥狀 | 惡心、腹瀉、嘔吐 | 1-2天 | 補充水分,調整飲食 |
| 罕嚴重反應(VAPP) | 肢體無力、不對稱性麻痹 | 持續(xù)進展 | 立即就醫(yī),報告疾控部門 |
脊灰疫苗是預防脊髓灰質炎的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已得到廣泛驗證。家長在接種后需理性看待不良反應,多數癥狀無需特殊處理即可緩解,但對罕見嚴重反應保持警惕,及時就醫(yī)是保障兒童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