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案需綜合考慮老人身體狀況與濕疹嚴重程度,通常涵蓋一般護理、藥物治療等方面。
老年人皮膚屏障功能弱,易患濕疹。日常護理極為重要,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皮膚護理
- 清潔:用溫水清潔小腿,避免熱水燙洗,因其會加重皮膚干燥與瘙癢,水溫宜控制在 32 - 37℃。清潔產品選溫和、無刺激、低敏的,如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潔面乳或沐浴露,且避免過度清潔,以防破壞皮膚屏障,建議每周洗澡 2 - 3 次。
- 保濕:清潔后 3 分鐘內,趁皮膚微濕涂抹保濕劑,鎖住水分,修復皮膚屏障。選滋潤度高、封閉性好的產品,如凡士林、羊毛脂、尿素霜等,每天至少涂抹 2 次。
二、飲食調整
- 避免刺激食物:辛辣(辣椒、花椒等)、油膩(油炸食品、肥肉等)、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濕疹瘙癢,應盡量避免。
- 均衡飲食:保證攝入足夠蛋白質(瘦肉、魚類、豆類等)、維生素(新鮮蔬果)和礦物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利于濕疹恢復。
三、生活習慣
- 穿著合適:穿寬松、純棉衣物,減少化纖、羊毛等材質對皮膚的刺激,降低摩擦引發(fā)的不適。
- 環(huán)境適宜:保持室內溫度(22 - 25℃)和濕度(40% - 60%)適宜,過于干燥或潮濕環(huán)境都可能加重濕疹。
四、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
- 糖皮質激素:根據濕疹嚴重程度選不同強度藥物。輕度濕疹,如紅斑、丘疹,用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中度濕疹,有滲出、糜爛,用中效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濕疹,用強效糖皮質激素,如鹵米松乳膏。但長期大量用糖皮質激素有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等副作用,需遵醫(yī)囑使用。
-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適用于面部、皮膚褶皺處等薄嫩部位濕疹,或對糖皮質激素不耐受者,可避免糖皮質激素副作用,但可能有局部燒灼感等不良反應。
- 其他:有滲出時,先用 3% 硼酸溶液或 0.1% 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2 - 3 次,待滲出減少后再用其他外用藥物。皮膚干燥、脫屑時,可配合使用水楊酸軟膏、維 A 酸乳膏等角質松解劑,促進藥物吸收,改善皮膚角化。若合并感染,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軟膏。
- 口服藥物:
- 抗組胺藥:瘙癢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時,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有止癢、抗炎作用。部分抗組胺藥有嗜睡副作用,開車或操作機器者選無嗜睡作用藥物,且注意藥物劑量和不良反應。
- 糖皮質激素:嚴重、泛發(fā)性濕疹,外用和口服抗組胺藥效果不佳時,可短期口服或靜脈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但老年人用糖皮質激素易有骨質疏松、高血壓、高血糖等副作用,需密切監(jiān)測,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停藥。
- 抗生素:合并細菌感染,有發(fā)熱、局部紅腫疼痛、膿性分泌物等,口服抗生素,如頭孢類(頭孢克肟、頭孢呋辛等)、大環(huán)內酯類(阿奇霉素、羅紅霉素等),具體選藥根據感染細菌類型和藥敏結果決定。
五、其他治療
- 紫外線治療:慢性、頑固性濕疹,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可考慮窄譜中波紫外線(NB - UVB)治療,促進皮損消退,但需專業(yè)醫(yī)生操作,控制照射劑量和頻率,避免皮膚灼傷、誘發(fā)皮膚癌等副作用。
- 心理干預:濕疹長期不愈,瘙癢反復,易致老年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重病情。家人要多關心陪伴,必要時尋求心理醫(yī)生幫助,通過心理疏導、放松訓練等,緩解心理壓力,利于病情恢復。
老年人小腿濕疹治療是綜合過程,日常護理、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治療等都很關鍵。治療中,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癥狀加重、持續(xù)不緩解或出現新癥狀,及時就醫(y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