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前是濕疹的高發(fā)年齡,兒童發(fā)病率約為10%~20%,且有逐年遞增趨勢 。小兒發(fā)生濕疹的原因復雜,主要與遺傳因素、免疫系統(tǒng)、環(huán)境因素以及皮膚屏障功能異常等多方面相互作用有關 。有效管理濕疹需要家長從識別誘因、加強日常護理、合理使用藥物等多方面入手,通過科學方法幫助孩子控制癥狀,減少復發(fā)。
一、 了解核心誘因與風險因素
遺傳與體質因素濕疹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濕疹、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孩子患病的風險會顯著增高 。這通常與遺傳相關的皮膚屏障功能缺陷或免疫系統(tǒng)異常有關,使得孩子本身屬于敏感體質,更易受外界刺激 。
環(huán)境與季節(jié)誘因 多種環(huán)境因素可誘發(fā)或加重濕疹。春季花粉、塵螨、霉菌增多,冬季室內暖氣導致空氣干燥,溫度過熱或過冷、濕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破壞皮膚屏障 。灰塵螨、寵物皮毛、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以及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如洗滌劑)也是常見誘因 。
- 皮膚屏障功能異常 健康的皮膚像一道堅固的磚墻,能鎖住水分并阻擋外界刺激物。濕疹患兒的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角質層含水量低,導致皮膚異常干燥,水分容易丟失,同時外界過敏原和刺激物更易侵入,引發(fā)炎癥反應 。
二、 核心日常護理要點
基礎保濕:修復皮膚屏障的關鍵保濕是管理濕疹最基礎且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應每日多次(至少3次)并大量使用低敏、無香精、無刺激的保濕霜或潤膚劑,尤其在洗澡后3分鐘內涂抹,效果最佳 。即使在濕疹癥狀消退后,也應堅持常規(guī)使用以維持皮膚健康 。
護理環(huán)節(jié)
推薦做法
需避免事項
保濕霜選擇
選擇含神經酰胺、凡士林、尿素、膽固醇、脂肪酸等成分的產品,有助于修復皮膚屏障 。優(yōu)先考慮無香精、低敏配方 。
避免含有酒精、香料、色素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
洗澡方式
水溫控制在32-37℃,時間不超過10分鐘。使用溫和、低敏的沐浴露或僅用清水 。
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搓澡巾用力擦洗。洗澡頻率不宜過高,可每天或隔日一次 。
穿著與環(huán)境
給寶寶穿純棉、寬松、柔軟的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纖材質。保持室內涼爽,避免過熱出汗 。衣被不可過厚 。
避免穿著粗糙、摩擦皮膚的衣物。避免環(huán)境過熱、過干或過濕。
飲食與喂養(yǎng)注意事項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母親可注意飲食,觀察是否攝入某些食物(如牛奶、雞蛋、堅果等常見過敏原)后,寶寶濕疹加重。對于已添加輔食的幼兒,應科學、逐一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3-5天,排查可能的食物過敏原 。保證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 。
避免已知刺激與誘因 保持家居環(huán)境清潔,勤換床單被罩,減少灰塵螨。避免讓寶寶接觸寵物皮毛、花粉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滌劑清洗寶寶衣物和玩具。及時修剪寶寶指甲,防止抓撓導致皮膚破損和感染 。
三、 規(guī)范治療與藥物使用
外用糖皮質激素外用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濕疹的主要藥物,能有效控制炎癥和瘙癢 。許多家長對其有恐懼心理,但規(guī)范使用弱、中效制劑是安全的,短期使用獲益遠大于風險 。應遵醫(yī)囑選擇合適強度的藥膏,并按“降階梯療法”使用,即先用較強效藥膏控制癥狀,再逐漸降級或減少使用頻率 。使用潤膚劑后應等待至少20分鐘再涂抹藥膏 。
其他治療方式 醫(y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開具抗組胺藥以緩解瘙癢,特別是夜間瘙癢影響睡眠時 。對于濕疹結痂,可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輕輕擦拭使其軟化 。中醫(yī)藥治療可作為輔助手段,但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 。
- 藥物使用原則與停藥 規(guī)范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相對安全。對于嬰幼兒,長期維持治療也需控制用量(如每月不超過15g) 。停藥需遵醫(yī)囑,輕癥短期用藥后可直接停用;若用藥時間較長,可能需要逐漸減量以避免“反跳”現(xiàn)象 。
綜合管理小兒濕疹需要耐心和持續(xù)的努力。關鍵在于認識到濕疹是慢性過敏性疾病,核心在于修復和維護受損的皮膚屏障功能,這離不開日復一日的保濕護理。積極識別并規(guī)避遺傳、環(huán)境和飲食中的誘因,配合醫(yī)生規(guī)范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在急性期有效控制炎癥,在緩解期堅持護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濕疹的反復發(fā)作,幫助孩子擁有更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