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10%的食物過敏病例與草莓相關
草莓過敏的表現(xiàn)可從輕微皮膚反應到嚴重全身癥狀不等,通常由免疫系統(tǒng)對草莓中特定蛋白質(zhì)(如Fra a1)的過度反應引發(fā)。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常見臨床表現(xiàn)
皮膚反應
- 瘙癢或蕁麻疹:多見于口周或接觸部位。
- 濕疹:慢性過敏者可能出現(xiàn)皮膚干燥、脫屑。
黏膜癥狀
口腔過敏綜合征(OAS):表現(xiàn)為唇、舌、喉的腫脹或刺痛,常與花粉交叉過敏相關。
全身性反應
癥狀 輕中度 重度(過敏性休克) 呼吸系統(tǒng) 鼻塞、打噴嚏 呼吸困難、喉頭水腫 循環(huán)系統(tǒng) 血壓輕微波動 血壓驟降、意識喪失
二、高風險人群與誘發(fā)因素
- 遺傳傾向:家族有過敏史者風險增加3-5倍。
- 交叉反應:對樺樹花粉或蘋果過敏者更易出現(xiàn)OAS。
- 加工方式影響:新鮮草莓比加熱后(如果醬)更易引發(fā)反應。
三、診斷與管理建議
- 檢測方法: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IgE檢測可確認過敏原。
- 應急處理:
- 輕度反應: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
- 嚴重反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草莓過敏的表現(xiàn)因個體差異而異,及時識別并避免接觸是預防關鍵。若疑似過敏,建議通過專業(yè)檢測明確致敏原,并制定個性化防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