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首位死因,早期預防與規(guī)范治療至關重要。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其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肥胖等日益普遍,導致患病人群持續(xù)擴大,并呈現年輕化趨勢。面對嚴峻的疾病負擔,提升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并依托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如巴中心血管科醫(yī)院進行早期篩查、精準診斷和規(guī)范化治療,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一、 認知心血管疾病:類型與危害
心血管系統負責為全身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其健康直接關系到生命質量。當心臟或血管發(fā)生病變,即構成心血管疾病。了解其主要類型是防治的第一步。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內壁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主要癥狀為胸痛(心絞痛),嚴重時可引發(fā)心肌梗死,造成心肌大面積壞死,危及生命。
高血壓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輸出量下降,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求?;颊叱1憩F為呼吸困難、乏力、下肢水腫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反復住院率高。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頻率或傳導異常。從無害的早搏到致命的室顫都屬于此范疇。某些心律失常可導致腦卒中或心臟驟停。
二、 防控心血管疾?。簭奈kU因素入手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在于識別并控制其危險因素。以下為常見危險因素及其可控性:
| 危險因素 | 是否可控 | 具體說明 |
|---|---|---|
| 高血壓 | 可控 | 通過限鹽、運動、藥物等可有效控制 |
| 高脂血癥 | 可控 | 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必要時使用降脂藥 |
| 糖尿病 | 可控 | 控制血糖水平可顯著降低心血管風險 |
| 吸煙 | 可控 | 戒煙是預防心血管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 可控 | 減重5%-10%即可顯著改善心血管指標 |
| 缺乏運動 | 可控 | 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 不健康飲食 | 可控 | 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糖和鹽的攝入 |
| 年齡 | 不可控 | 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
| 性別(男性風險略高) | 不可控 | 男性發(fā)病年齡通常早于女性 |
| 家族史 | 不可控 | 有早發(fā)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風險更高 |

三、 規(guī)范診療與管理:專業(yè)醫(yī)療的核心作用
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癥狀,或體檢發(fā)現血壓、血脂、血糖異常時,應及時就醫(yī)。巴中心血管科醫(yī)院作為心血管疾病診療的專業(yè)機構,提供從篩查到康復的全流程服務。
精準診斷 依托先進設備,如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A、冠狀動脈造影等,對疾病進行精確診斷和風險評估。
個體化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藥物、介入或手術治療方案。例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介入手術(PCI)開通堵塞血管,能最大限度挽救心肌。
長期管理 建立心血管疾病患者檔案,進行定期隨訪,監(jiān)測血壓、血脂等指標,調整用藥,提供心臟康復指導,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心血管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通過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并在出現癥狀時及時尋求巴中心血管科醫(yī)院等專業(yè)機構的幫助,我們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延長健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