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
甘肅甘南康復科手外傷后康復需根據(jù)損傷類型和嚴重程度制定個性化方案,通常在術后3-6周開始系統(tǒng)康復治療,結合物理治療、運動訓練及作業(yè)療法,促進功能恢復。
一、康復原則
- 1.控制炎癥與消腫急性期:冷敷、抬高患肢、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恢復期:壓力療法、按摩等預防粘連階段措施急性期冷敷、抬高患肢、超短波治療恢復期壓力療法、按摩、蠟療
- 2.疼痛管理口服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結合熱敷或理療緩解疼痛。
- 3.預防并發(fā)癥定期評估關節(jié)活動度,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
二、康復治療方法
- 1.
- 被動活動:早期輕柔屈伸關節(jié),防止肌腱粘連
- 主動活動:傷口愈合后逐步進行抓握、對指訓練
- 力量訓練:使用握力器、橡皮筋增強肌力
- 功能訓練:模擬系扣子、寫字等日常動作
- 超短波/微波: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愈合
- 超聲波/蠟療:軟化瘢痕,緩解肌肉痙攣
運動治療
| 訓練類型 | 適用階段 | 方法 |
|---|---|---|
| 被動活動 | 術后1-4周 | 康復師輔助輕柔屈伸 |
| 主動活動 | 傷口愈合后 | 手指抓握、對指運動 |
| 力量訓練 | 恢復中期 | 握力器、橡皮筋 |
| 功能訓練 | 后期 | 系扣子、寫字等 |
2.
3.作業(yè)治療
通過編織、裝配等作業(yè)活動提升手部靈活性 。
三、康復訓練階段
- 3周后:開始關節(jié)伸展、握拳訓練
- 6-12周:逐步增加抗阻訓練和精細動作練習
- 4-6周:進行握拳功能鍛煉
- 6周后:加強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
1.
骨折術后
| 損傷類型 | 術后開始康復時間 | 主要訓練內(nèi)容 |
|---|---|---|
| 肌腱損傷 | 3周 | 關節(jié)伸展、握拳 |
| 骨折 | 4-6周 | 握拳功能鍛煉 |
四、注意事項
1.遵循醫(yī)囑:避免過早負重或過度訓練 。
2.傷口護理:保持清潔干燥,預防感染 。
3.定期復查:評估恢復進度,調整康復方案 。
甘肅甘南康復科結合運動治療、物理因子療法及作業(yè)訓練,為手外傷患者提供系統(tǒng)康復方案,術后3-6周為關鍵干預期,肌腱損傷與骨折需差異化訓練,以最大限度恢復手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