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地區(qū)骨科康復患者術后3個月內功能恢復率達82%?
?一、早期康復(術后0-6周)?
?疼痛與腫脹管理?
- 患肢抬高配合冰敷,每日3次,每次15分鐘
- 使用低頻電療促進血液循環(huán),超聲波緩解軟組織粘連
?靜態(tài)肌肉訓練?
- 上肢骨折:握拳張手訓練,每組10-15次,每日2-3組
- 下肢骨折:踝泵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
?二、中期康復(術后6-12周)?
?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
- 由被動到主動的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外展訓練
- 彈力帶輔助抗阻訓練,阻力從0.5kg逐步增加
?漸進性負重?
上肢骨折提0.5-1kg重物,下肢骨折拄拐部分負重
?三、后期康復(術后12周后)?
?功能性訓練?
- 模擬穿衣、爬樓梯等日常生活動作
- 動態(tài)平衡訓練,如重心轉移練習
?高強度力量訓練?
經醫(yī)生評估后進行等速肌力訓練
?科學康復需結合物理治療、營養(yǎng)支持與心理調適?。信陽地區(qū)患者應每周2-3次專業(yè)隨訪,通過等速肌力測試量化進展,90%以上患者可在6個月內恢復基本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