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
接種肺炎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出現短暫不良反應,如發(fā)熱、注射部位紅腫或疲勞感,通常3-5天內自行緩解。若出現持續(xù)高熱、嚴重過敏反應或呼吸困難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
一、常見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
局部反應
癥狀: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硬結。
處理:冷敷緩解疼痛,避免按壓或抓撓。
表格:局部反應對比
癥狀 持續(xù)時間 處理方式 就醫(yī)時機 輕微紅腫 1-3天 冷敷、保持清潔 無擴大或化膿 硬結(觸感腫塊) 1-2周 溫敷(24小時后) 硬結直徑>5cm或伴發(fā)熱
全身反應
癥狀:低熱、頭痛、肌肉酸痛或乏力。
處理:多休息、補充水分,體溫>38.5℃可服用退燒藥。
表格:全身反應對比
癥狀 持續(xù)時間 處理方式 就醫(yī)時機 低熱(<38.5℃) 1-2天 物理降溫 持續(xù)>3天或體溫升高 嚴重頭痛/嘔吐 任何時間 立即就醫(yī) 伴隨意識模糊或抽搐
過敏反應
癥狀:皮疹、呼吸困難、喉頭水腫或血壓下降。
處理: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注射腎上腺素。
表格:過敏反應分級
反應類型 癥狀表現 緊急處理方式 輕度 皮疹、瘙癢 口服抗組胺藥 重度 呼吸困難、血壓驟降 肌注腎上腺素+急救
二、需警惕的罕見風險
心肌炎或心包炎
高危人群:青少年、男性,接種后2-4周內出現胸痛、心悸或呼吸急促。
建議:避免劇烈運動,癥狀持續(xù)需進行心電圖檢查。
血栓相關疾病
癥狀:單側肢體腫脹、持續(xù)性頭痛或腹痛,接種后3-21天內出現。
高危人群:女性、有血栓病史者。
神經系統(tǒng)反應
癥狀:肢體麻木、視力模糊或言語障礙,需排除格林巴利綜合征。
三、接種后健康監(jiān)測建議
短期觀察
接種后留觀30分鐘,確認無急性過敏反應。
避免飲酒、劇烈運動及高溫環(huán)境(如桑拿)。
長期隨訪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需監(jiān)測基礎指標變化。
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議定期復查抗體水平。
與其他疫苗的間隔
與其他滅活疫苗間隔≥14天,與mRNA疫苗間隔≥28天。
接種疫苗是預防肺炎的關鍵手段,但個體反應差異較大。若出現異常癥狀,及時聯(lián)系接種單位或醫(yī)療機構,提供詳細接種時間及健康狀況,以便快速評估與干預。科學防護與理性應對可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保障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