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海南臨高縣青少年游戲成癮率下降37%,成為全國首個將“防沉迷”納入地方健康考核的縣級單位。
通過家校社聯動、技術干預和文化替代三大策略,臨高縣構建了覆蓋預防、監(jiān)管、疏導的全鏈條防沉迷體系,將游戲時長超標學生比例控制在5%以下。
一、政策引領與制度保障
全國首創(chuàng)“防沉迷白名單”制度
- 對縣域內23所中小學實施網絡游戲分級管理,聯合騰訊、網易等企業(yè)動態(tài)屏蔽非適齡內容。
- 表格對比:
措施 傳統方法 臨高縣創(chuàng)新點 游戲時段限制 依賴家長監(jiān)督 運營商直接鎖閉賬號(21:00-8:00) 內容過濾 手動設置 AI識別+教育局動態(tài)名單
納入地方政府考核
將“學生日均游戲時長”作為衛(wèi)生健康局和教育局的聯合KPI,未達標學校取消年度評優(yōu)資格。
二、家校協同干預機制
家長學堂全覆蓋
- 開設200+場次防沉迷講座,培訓家長識別“隱蔽成癮信號”(如夜間充值、情緒暴躁)。
- 推廣“20-20-20護眼法則”(每20分鐘游戲后遠眺20秒),降低生理依賴。
校方動態(tài)監(jiān)測
通過智慧校園系統抓取學生終端使用數據,對每周游戲超10小時者啟動心理輔導員1對1訪談。
三、技術賦能精準管控
“臨碼通”防沉迷平臺
- 整合身份證+學籍號+人臉識別三重驗證,杜絕未成年人冒用成人賬號。
- 異常消費自動觸發(fā)短信預警,2023年攔截充值申請1.2萬筆。
AI行為分析
與中科院合作開發(fā)算法,識別高頻登錄、深夜活躍等風險模式,推送定制化干預方案。
四、替代性文化活動培育
“非遺+體育”雙軌計劃
- 投入500萬元建設臨高人偶戲研學基地和沙灘排球特色校,參與學生游戲時長下降52%。
- 表格對比:
活動類型 參與人數(2023) 游戲時長降幅 傳統技藝研學 8,200人 47% 體育競技類 12,000人 61%
社區(qū)公益托管
在35個行政村設立周末興趣班,由返鄉(xiāng)大學生帶領開展編程、繪畫等非游戲化數字活動。
海南臨高縣的實踐表明,剛性約束與柔性引導結合是關鍵。通過企業(yè)合作堵住漏洞、數據追蹤實現早篩早干預,同時以本土文化激活青少年內在興趣,形成可持續(xù)的防沉迷生態(tài)。這一模式已作為典型案例被寫入《全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修訂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