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飲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可降低厭食癥發(fā)生風險。
厭食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健康問題,尤其在廣西河池地區(qū),人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降低其發(fā)生的風險。接下來本文將分別從不同方面詳細介紹預防厭食癥的方法。
(一)心理調節(jié)
- 保持積極心態(tài):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焦慮和壓力。因為很多厭食癥患者在心情不好時,會通過大量進食來發(fā)泄心中的不快,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梢酝ㄟ^聽音樂、運動、與朋友聊天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引用:4][引用:6]。
- 樹立正確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尤其對外形,不應盲目以體重來衡量。在以一些特定體型為理想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會引發(fā)厭食癥,所以要加強營養(yǎng)知識宣傳,呼吁社會建立健康的審美觀念,接納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身體,認識到個體的價值不光是通過體型進行判斷的,還應通過其他方面來進行判斷,比如學業(yè)、事業(yè)、內心豐富等[引用:6][引用:8]。
- 及時心理疏導:若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可能導致厭食癥,此時要加強心理調節(jié),及時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對于兒童,若存在明顯的心理情緒不適,如沉默、抵觸、難受時,需要及時與患兒交流、溝通,了解患兒的心理需要及生活中的煩惱,保持其愉悅的心情[引用:10][引用:15]。
(二)飲食管理
- 規(guī)律進餐:三餐定時定量進食,必要時上下午可各加一次點心。在兒童期,要逐一減少不必要的零食、飲料的喂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規(guī)定時間進食、按頓進食。避免過度節(jié)食,因為過度節(jié)食可能會導致厭食癥的發(fā)生[引用:4][引用:5][引用:10]。
- 營養(yǎng)均衡:多注重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如多吃肉類、蛋、奶類及蔬果等。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也可增加鋅的攝入量,于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10mg),有助于增加食欲。要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證飲食營養(yǎng)均衡[引用:5][引用:9][引用:14]。
- 變換花樣:可經常變換飲食的花樣及外觀,增加對食物的興趣。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向導”作用,如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等,讓孩子樂于接受新食物[引用:10][引用:14]。
(三)生活習慣養(yǎng)成
- 適量運動:適量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進行戶外活動,如跑步、打球、騎自行車等,通過加大運動量的方式增加食欲。但要注意避免過度運動,關注身體信號,如饑餓感、飽腹感等[引用:4][引用:6][引用:12]。
- 營造良好就餐環(huán)境:營造輕松的就餐環(huán)境,減少外界干擾。避免在餐前、就餐時發(fā)生爭吵、打罵等情況,避免討論嚴肅的問題,可在就餐時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室內就餐時可使用電風扇、空調等調節(jié)溫度的電器,改善炎熱的就餐環(huán)境,炎熱天氣時盡量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入,可準備清熱解暑、清爽可口的食物[引用:4][引用:10][引用:14]。
- 定期體檢:關注身體健康,定期體檢并及時發(fā)現和治療身體問題。因為厭食癥也有可能是身體某些機能異常導致,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胃腸道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及時治療這些基礎疾病有助于預防厭食癥[引用:10][引用:15]。
為了更清晰地對比不同方面預防厭食癥的要點,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表格:
| 預防方面 | 具體措施 |
|---|---|
| 心理調節(jié) | 保持積極心態(tài)、樹立正確價值觀、及時心理疏導 |
| 飲食管理 | 規(guī)律進餐、營養(yǎng)均衡、變換花樣 |
| 生活習慣養(yǎng)成 | 適量運動、營造良好就餐環(huán)境、定期體檢 |
降低厭食癥發(fā)生的風險需要從心理、飲食、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入手。廣西河池的居民可以通過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預防厭食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