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法完全杜絕雙相情感障礙的發(fā)生,但采取一些措施可降低發(fā)病風險。雙相情感障礙受遺傳、神經生化、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通過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合理應對壓力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病。
一、保持規(guī)律生活作息
穩(wěn)定的生物鐘對情緒調節(jié)十分關鍵,紊亂的作息易引發(fā)內分泌失調,干擾神經遞質分泌,增加情緒波動風險。
- 固定入睡和起床時間:每天盡量在相同時間上床睡覺與起床,比如晚上 11 點前入睡,早上 7 點左右起床,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時間差異,保證每晚 7-9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 避免晝夜顛倒:長期熬夜、日夜顛倒會嚴重破壞生物鐘,擾亂激素分泌節(jié)律,像值夜班人群,應盡量在倒班期間也維持規(guī)律作息,在夜班后及時補覺。
- 創(chuàng)造利于睡眠的環(huán)境:保持臥室安靜、黑暗和涼爽,減少電子設備使用,睡前避免劇烈運動、飲用咖啡或濃茶等刺激性飲品,可通過泡熱水澡、閱讀輕松書籍等助眠。
二、合理應對壓力
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tài),會使身體分泌過多應激激素,影響大腦神經遞質平衡,增加雙相情感障礙發(fā)病概率。
-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
- 正念冥想:每天花 15-30 分鐘進行正念冥想,專注于當下的呼吸和身體感覺,排除雜念,減輕焦慮。比如在安靜空間,舒服坐下,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吸氣和呼氣上,思緒飄走時,輕輕拉回。
- 有氧運動: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能促使身體分泌內啡肽,改善情緒,減輕壓力。
- 尋求社會支持:與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聯系,在壓力大時,及時傾訴分享,獲得情感支持與建議。也可加入興趣小組、社交團體,拓展社交圈,豐富生活,緩解壓力。
- 調整心態(tài)與思維方式: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問題,遇到困難挫折,嘗試換角度思考,將其視為成長機遇,避免過度消極、災難化思維。
三、定期心理評估
具有遺傳風險(家族中有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或出現前驅癥狀(如情緒不穩(wěn)定、睡眠障礙、精力變化等)的人群,定期心理評估十分必要。
- 評估頻率: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專業(yè)心理篩查,包括填寫情緒量表(如貝克抑郁自評量表、楊氏躁狂量表等)和與心理醫(yī)生面談。
- 早期干預:若評估發(fā)現輕躁狂或環(huán)性心境等早期癥狀,能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如心理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降低發(fā)展為典型雙相情感障礙的可能性。
四、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健康的生活習慣能維持身體良好狀態(tài),對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
- 均衡飲食:
- 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豐富蔬菜、水果、全谷物、優(yōu)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制品),為身體提供必需營養(yǎng),維持大腦正常功能。
- 適當補充營養(yǎng)素:研究表明,歐米伽 - 3 脂肪酸(如深海魚類、核桃、奇亞籽中含有)、維生素 D(可通過曬太陽、食用蘑菇、動物肝臟等獲?。┑葼I養(yǎng)素對情緒調節(jié)有益。
- 控制酒精攝入:酒精干擾神經遞質平衡,影響情緒,還可能與治療藥物相互作用。建議男性每日飲酒不超 25 克酒精當量(相當于 1 兩白酒、1 瓶啤酒、3 兩葡萄酒),女性不超 15 克。酗酒史者應完全戒酒,必要時接受戒酒治療。
- 避免濫用藥物:一些毒品(如搖頭丸、冰毒等)、成癮性藥物(如某些鎮(zhèn)靜催眠藥、鎮(zhèn)痛藥)會嚴重損害神經系統,誘發(fā)精神障礙,應堅決遠離。
- 適度運動:每周堅持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除釋放壓力、改善情緒外,還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睡眠質量。運動強度和時間應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后拉伸放松。
五、加強心理健康意識
了解雙相情感障礙知識,關注自身情緒變化,及時察覺異常并干預。
- 學習疾病知識:通過閱讀科普書籍、參加健康講座、咨詢醫(yī)生等,了解雙相情感障礙癥狀、病因、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增強對疾病的認識。
- 關注情緒變化:留意自身情緒波動,若情緒異常持續(xù)兩周以上,如抑郁(情緒低落、興趣減退、自責自罪、睡眠和食欲改變等)或躁狂(情緒高漲、思維奔逸、活動增多、睡眠需求減少等)癥狀,及時就醫(yī)。
- 培養(yǎng)興趣愛好:投入到繪畫、音樂、書法、手工制作等興趣愛好中,能豐富生活,提供情緒宣泄途徑,緩解壓力,提升自我認同感和幸福感。
- 心理治療輔助:對于心理壓力大、情緒調節(jié)困難人群,可尋求心理治療幫助,如認知行為療法,能識別和改變負面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提高應對情緒問題的能力。
雙相情感障礙預防需從生活多方面著手,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應對壓力、定期心理評估等。若家族有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史或已出現相關癥狀,更要提高警惕,積極預防干預,必要時及時就醫(yī),遵循醫(yī)生建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