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
接種破傷風疫苗后,需密切關注局部反應、全身癥狀及罕見異常反應,同時注意傷口護理與免疫時效。以下為具體注意事項:
一、常見反應與應對
局部反應
- 紅腫/硬結:約30%接種者出現,通常2-3天消退,可冷敷緩解。
- 疼痛:輕微疼痛屬正常,避免揉搓注射部位。
全身癥狀
- 低熱(≤38.5℃):多持續(xù)1-2天,無需特殊處理。
- 乏力/頭痛:建議休息并補充水分。
二、需警惕的異常情況
過敏反應
速發(fā)型過敏(如蕁麻疹、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yī),發(fā)生率低于0.01%。
神經系統癥狀
罕見臂叢神經炎或肌肉抽搐,需醫(yī)學評估。
| 反應類型 | 發(fā)生概率 | 處理措施 |
|---|---|---|
| 局部紅腫 | 30% | 冷敷,避免抓撓 |
| 發(fā)熱(≤38.5℃) | 15% | 觀察,多飲水 |
| 嚴重過敏 | <0.01% | 立即注射腎上腺素并送醫(yī) |
三、接種后日常注意事項
傷口管理
若存在污染傷口,即使已接種疫苗,仍需徹底清創(chuàng)并評估是否需要被動免疫制劑。
免疫時效
基礎免疫(3劑次)保護期約5-10年,加強針可延長至10年以上。
接種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48小時。若出現持續(xù)高熱、意識模糊等嚴重癥狀,務必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