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潛伏期,致死率超97%
34歲女性在溫暖海水中接觸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后,感染初期可能出現嗅覺異常、劇烈頭痛、發(fā)熱,隨后快速進展為噴射性嘔吐、頸項強直,最終引發(fā)腦水腫和呼吸衰竭。
一、感染途徑與潛伏期
感染機制
- 鼻腔侵入:蟲體通過鼻腔黏膜進入,沿嗅神經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
- 高危環(huán)境:25–44℃海水、未消毒泳池或淡水湖泊為常見污染源。
潛伏期
1–9天:多數患者在接觸后1周內發(fā)病,最短可至24小時。
二、病程階段與癥狀演變
初期(1–3天)
- 鼻咽部癥狀:鼻塞、咽痛、嗅覺減退或幻嗅(如聞到腐敗氣味)。
- 全身反應:38℃以上發(fā)熱、持續(xù)性頭痛(逐漸加重)、乏力。
中期(3–5天)
- 腦膜刺激征:
- 噴射性嘔吐:因顱內壓升高引發(fā)。
- 頸項強直:頸部僵硬,Kerning征陽性率超90%。
- 神經系統(tǒng)異常:精神錯亂、易怒、抽搐。
- 腦膜刺激征:
晚期(5–7天)
- 腦功能衰竭:昏迷、瞳孔散大、呼吸節(jié)律異常。
- 多器官損傷:肺水腫、循環(huán)衰竭。
| 病程階段 | 典型癥狀 | 關鍵體征 | 進展速度 |
|---|---|---|---|
| 初期 | 頭痛、發(fā)熱、嗅覺異常 | 鼻黏膜充血 | 緩慢(24–72小時) |
| 中期 | 噴射性嘔吐、頸強直 | 腦膜刺激征陽性 | 急?。?8小時內) |
| 晚期 | 昏迷、呼吸衰竭 | 腦干反射消失 | 不可逆(<24小時) |
三、易被忽視的非典型表現
- 眼部癥狀:畏光、視力模糊(因顱內壓影響視神經)。
- 行為異常:焦慮、攻擊性行為(額葉功能受損)。
- 皮膚表現:少數患者出現皮疹或鼻周潰瘍。
該感染確診依賴腦脊液檢測,但早期誤診率高達80%。若海邊活動后出現頭痛伴嗅覺異常,需立即就醫(yī)并告知涉水史。預防核心在于避免鼻腔接觸溫水,游泳時使用鼻夾或保持頭部高于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