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青少年厭食癥發(fā)病率約為3%-5%,女性占比超80%。
預防厭食癥需從心理干預、家庭支持、健康飲食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尤其需關注青春期女性等高危人群,建立科學的體重認知和飲食習慣。
一、心理與行為干預
- 早期識別風險信號
- 過度關注體重:頻繁稱重、拒絕高熱量食物。
- 情緒波動:因體型焦慮引發(fā)抑郁或社交回避。
- 對比表格:
| 高危行為 | 正常行為 |
|---|---|
| 每日稱重≥3次 | 每周稱重1-2次 |
| 拒絕所有聚餐 | 偶爾控制飲食但參與社交 |
專業(yè)心理支持
- 學校開設身體意象課程,糾正“以瘦為美”觀念。
- 醫(yī)療機構提供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重建健康飲食認知。
避免過度運動
每日運動量超過2小時且伴隨補償性節(jié)食需警惕。
二、家庭與社會支持
家長角色關鍵
- 避免評價子女體型,強調健康而非體重。
- 定期家庭聚餐,營造放松的進食環(huán)境。
學校與社區(qū)聯(lián)動
- 沈陽部分中學試點營養(yǎng)師駐校計劃,提供個性化飲食指導。
- 社區(qū)開展反身材歧視宣傳,減少外界壓力。
三、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
- 科學飲食結構
- 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保證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15%-20%的占比。
- 示例食譜:
| 餐次 | 推薦搭配 |
|---|---|
| 早餐 | 全麥面包+雞蛋+牛奶+蘋果 |
| 午餐 | 雜糧飯+清蒸魚+西蘭花+豆腐湯 |
規(guī)律進餐習慣
固定3主餐+2加餐,避免長時間空腹。
警惕極端減肥法
生酮、斷食等網(wǎng)紅方法可能誘發(fā)厭食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預防厭食癥是長期工程,需個人、家庭與社會協(xié)同努力。 沈陽可通過加強心理健康篩查、推廣均衡飲食理念,降低發(fā)病率,尤其關注青少年女性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