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周內紅腫化膿屬正?,F(xiàn)象,無需特殊處理
卡介苗接種后,家長需密切觀察局部反應、全身癥狀及日常護理,確保接種效果并預防并發(fā)癥。一、二級標題系統(tǒng)化梳理注意事項,輔以表格對比關鍵信息。
一、接種后常見反應
局部反應
- 接種后 2-3周 出現(xiàn)直徑 5-10mm 的紅腫硬結,逐漸化膿、潰爛,3個月內 結痂脫落形成瘢痕。
- 護理要點: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避免衣物摩擦。
反應階段 表現(xiàn)特征 持續(xù)時間 處理方式 紅腫期 硬結、微痛 1-2周 觀察即可 化膿期 膿皰、潰破 2-4周 嚴禁擠壓 結痂期 棕色痂皮、瘢痕形成 8-12周 自然脫落 全身反應
低熱(≤37.5℃)或煩躁不安,通常 48小時內 自行消退。若體溫 >38.5℃ 或持續(xù)超 3天,需就醫(yī)排查感染。
二、異常情況識別與應對
局部嚴重反應
- 膿腫直徑 >1cm、伴皮膚發(fā)紫或 淋巴結腫大(腋下/頸部),提示感染可能。
- 處理方法:立即至宣城市疾控中心或接種門診處理,避免自行用藥。
全身異常信號
持續(xù)高熱、抽搐或精神萎靡,可能為 過敏反應 或 播散性感染(極罕見),需急診干預。
三、日常護理關鍵點
- 傷口管理
洗澡時 覆蓋防水敷料,擦拭避開接種處;流膿時用 無菌紗布 輕吸。
- 禁忌事項
禁用碘酒、酒精消毒(破壞疫苗活性);禁止搔抓 或貼創(chuàng)可貼(影響排膿)。
- 飲食與活動
無需忌口,但 過敏體質者 慎食海鮮;1周內 避免劇烈運動。
四、效果監(jiān)測與復查
- OT試驗復查
接種 3個月后 進行結核菌素試驗(PPD),陰性者需補種。
| 復查結果 | 意義 | 后續(xù)措施 |
|--------------|-------------------------|--------------------|
| 陽性(硬結≥5mm) | 免疫成功 | 無需干預 |
| 陰性(無反應) | 免疫失敗 | 重新接種卡介苗 |
接種卡介苗后多數反應為自限性,但需警惕嚴重并發(fā)癥。家長應保存接種記錄,遵循醫(yī)囑完成復查,確保兒童免疫屏障有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