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60%的嬰幼兒濕疹與過敏相關,但多數(shù)無需復雜檢查,以臨床診斷為主。
當嬰幼兒出現(xiàn)濕疹時,通常通過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即可確診。若癥狀反復或伴隨其他異常,醫(yī)生可能建議過敏原檢測、血液檢查或皮膚活檢等進一步明確病因。
一、基礎檢查項目
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
- 重點內容:發(fā)病年齡、家族過敏史、喂養(yǎng)方式、皮疹分布特點(如面部、四肢屈側)。
- 醫(yī)生觀察:紅斑、丘疹、滲出或皮膚干燥程度,排除感染(如膿皰瘡)或其他皮膚病。
皮膚評估量表
常用工具:SCORAD指數(shù)(評估濕疹嚴重程度),包含瘙癢、睡眠影響等指標。
| 評估項目 | 輕度濕疹 | 中重度濕疹 |
|---|---|---|
| 皮膚表現(xiàn) | 局部干燥、輕微紅斑 | 廣泛紅斑、滲出、增厚 |
| 瘙癢頻率 | 偶爾,不影響睡眠 | 頻繁,夜間加重 |
| 治療反應 | 保濕劑可緩解 | 需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
二、進一步檢查(針對反復或重癥病例)
過敏原檢測
- 血清IgE檢測:篩查牛奶、雞蛋、塵螨等常見過敏原。
- 皮膚點刺試驗:快速檢測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但嬰幼兒可能假陽性率高。
血液檢查
- 血常規(guī):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提示過敏或寄生蟲感染。
- 總IgE水平:顯著升高可能與特應性皮炎相關。
皮膚活檢
適用情況:疑似銀屑病、真菌感染等非濕疹性皮膚病,需病理確診。
| 檢查類型 | 優(yōu)勢 | 局限性 |
|---|---|---|
| 血清IgE檢測 | 無創(chuàng)、覆蓋廣 | 結果需結合臨床判斷 |
| 皮膚點刺試驗 | 快速、成本低 | 嬰幼兒耐受性差 |
| 皮膚活檢 | 確診非濕疹性疾病 | 有創(chuàng),需局部麻醉 |
三、鑒別診斷相關檢查
- 真菌鏡檢或培養(yǎng)
排除癬菌感染,尤其頭皮或尿布區(qū)濕疹樣皮疹。
- 斑貼試驗
檢測接觸性過敏原(如鎳、香料),適用于頑固性濕疹。
嬰幼兒濕疹多數(shù)為自限性,檢查應以最小化創(chuàng)傷為原則。家長需關注保濕護理和避免誘發(fā)因素,如頻繁洗澡或過熱環(huán)境。若合并喘息、腹瀉等全身癥狀,需及時排查過敏性疾病或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