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夏季消暑食品種類超過20種,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其中四果湯、石花膏、仙草蜜被譽為"泉州消暑三寶"。
福建泉州地處東南沿海,夏季炎熱潮濕,當?shù)厝嗣裨陂L期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樣的消暑食譜,這些食品不僅口感清爽,還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成為泉州人夏季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tǒng)的四果湯、石花膏到創(chuàng)意的芒果蘸醬油,泉州夏季消暑食譜融合了海洋文化、閩南特色和現(xiàn)代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特的飲食風景。
一、傳統(tǒng)消暑飲品
1. 四果湯
四果湯是泉州人夏季不可或缺的消暑飲品,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傳統(tǒng)四果湯以石花湯為底,加入紅豆、綠豆、石花、仙草、薏仁、蓮子等配料,現(xiàn)代版本更是豐富,配料多達20多種。
四果湯配料類型 | 具體食材 | 功效特點 | 口感描述 |
|---|---|---|---|
傳統(tǒng)基礎配料 | 紅豆、綠豆、薏仁、蓮子 | 清熱解毒、健脾利濕 | 綿密軟糯 |
海洋特色配料 | 石花膏、海石花 | 潤肺化痰、清熱降火 | Q彈爽滑 |
時令水果配料 | 西瓜、鳳梨、哈密瓜 | 生津止渴、補充維生素 | 清甜多汁 |
手工小吃配料 | 芋圓、地瓜圓 | 補充能量、飽腹感強 | Q彈有嚼勁 |
泉州四果湯與漳州四果湯有所不同,泉州四果湯舀入的一般是冰水,而漳州四果湯則還要再往上鋪一層層厚厚的刨冰,像一座小雪山。阿達子和石花膏是大多數(shù)閩南人公認的四果湯的靈魂所在,阿達子是以木薯粉為主要原料搓揉而成,石花膏則是生長在礁石上的石花菜熬煮成的。
2. 石花膏
石花膏是泉州特色小吃,也是四果湯的主要成員之一。泉州石花膏的制作技藝已入選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間。石花膏的主要原料是石花菜,這是一種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食用海藻,具有潤肺化痰、清熱降火的功效。
石花膏的制作過程十分考究:將石花草洗干凈,大鍋文火熬煮,反復攪拌,直至石花漿變得黏稠,將其過濾出漿液,待冷卻后漿液會凝固成透明的、富有彈性的石花膏狀。店家會拿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石花膏味道比較淡,一般會加入蜜水調味,可單獨吃,也可加入其他水果、椰果等。
石花膏特性 | 詳細描述 | 食用建議 | 健康功效 |
|---|---|---|---|
外觀特征 | 透明、富有彈性 | 刨成細條食用 | 清涼爽口 |
口感特點 | Q彈爽滑 | 搭配蜜水調味 | 增進食欲 |
制作原料 | 石花菜海藻 | 可加入水果配料 | 潤肺化痰 |
歷史淵源 | 唐宋年間起源 | 夏季最佳食用時間 | 清熱降火 |
3. 仙草蜜
仙草蜜是閩南和臺灣地區(qū)的經典甜品,在泉州有著"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說法。在泉州,很多主婦都會做仙草凍,泉州的大街小巷會有許多阿婆擺攤,賣自家熬的燒仙草。
仙草蜜的制作過程:將仙草陰干后加水熬煮,直至膠質完全凝固,冷卻后形成褐色凍狀的食品。要吃的時候可以用刀輕輕切塊,切成小塊,調入蜜水,也可加入水果、芋圓等,變成四果湯。一碗冰冰涼涼的仙草凍下肚,五臟六腑的悶熱都被掃空了。
仙草凍有著濃郁的草藥香味,我們常常會將仙草凍切成小塊,加點蜂蜜及涼開水。更復雜的吃法,還可以放入紅豆、葡萄干、芋圓、花生等。湯水方面,除了蜜水,還有奶茶或牛奶可供選擇。
4. 綠豆湯
綠豆湯是許多閩南人家七八月常見的食譜,沒有胃口時,主婦會熬上一鍋綠豆湯,全家人一起解解暑。洛江區(qū)羅溪鎮(zhèn)后溪村的綠豆湯十分有名,以綠豆和水作為主要食材,綠豆先用井水多次洗凈去土,再上竹編蒸籠,用柴火灶柴火慢蒸一個小時,這樣蒸出來的綠豆軟糯綿密,加上冰鎮(zhèn)過的涼白開,已作泥狀的綠豆泥留下滿嘴的綿密,湯頭清爽宜人,是清熱解毒、祛火消暑的佳品。
綠豆湯之所以可以消暑,是因為它富含鉀、鈉、鈣等各種礦物質。喝綠豆湯就相當于喝補充鹽分的飲料,它可以迅速補充體液和流失的礦物質,達到消暑的目的。
綠豆湯類型 | 制作工藝 | 口感特點 | 消暑效果 |
|---|---|---|---|
傳統(tǒng)家常版 | 直接煮制 | 湯清豆粒分明 | 清熱解毒 |
羅溪后溪版 | 蒸制后加冰水 | 豆泥綿密湯頭清爽 | 祛火消暑 |
創(chuàng)新版本 | 加入椰奶、芋圓 | 口感豐富層次多樣 | 生津止渴 |
冰鎮(zhèn)版本 | 煮好后冷藏 | 冰涼爽口 | 降溫解暑 |
二、特色消暑小吃
1. 土筍凍
土筍凍是泉州人民夏季消暑的美食之一,口感脆爽,味道鮮美。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眼看到土筍凍,內心是拒絕的,但是如果你鼓起勇氣給它一個機會,會還你一份驚艷。土筍凍沒有筍,里面的"筍"其實是一種海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的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后凝結成晶瑩剔透的凍??诟星逄?,味美甘鮮,尤其是搭配上蒜蓉陳醋后,更是回味無窮。
這道被網友們戲稱為"勇敢者的美食",是千年來泉州人舌尖消暑的"心頭好"。漫步到中山路,躲進騎樓廊道的陰涼,還可以嘗一份看似其貌不揚卻別有乾坤的土筍凍。
2. 豆花
豆花是泉州夏季常見的消暑小吃,炎熱的季節(jié),泉州街頭賣豆花的小攤就會多起來,一碗水嫩嫩的冰豆花,吃完后暑氣消散一空。加入蜜水、黑糖或者紅豆等,深吸一口氣,整碗豆花不一會兒就滑進肚子,唇齒間還殘留著清甜的豆香,整個人瞬間覺得很爽快。
閩南地區(qū)的豆花風味有咸、甜之分。在漳州,豆花總是搭配著粉絲食用,稱作"豆花粉絲"。漳州人吃的豆花不僅是咸的,還加上了各種鹵料。關于豆花的記憶,許多人的腦海里應該都會浮現(xiàn)起親切的閩南語吆喝聲。過去,常常有人擔著熱騰騰的豆花四處叫賣。那當場新鮮"片"起的嫩滑豆花,想必是不少閩南人記憶中的童年美味。
豆花類型 | 地區(qū)特色 | 搭配食材 | 風味特點 |
|---|---|---|---|
甜豆花 | 泉州地區(qū) | 蜜水、黑糖、紅豆 | 清甜嫩滑 |
咸豆花 | 漳州地區(qū) | 粉絲、鹵料 | 鮮香濃郁 |
冰豆花 | 現(xiàn)代創(chuàng)新 | 水果、珍珠 | 冰涼爽口 |
傳統(tǒng)豆花 | 古早味道 | 簡單調味 | 原汁原味 |
3. 白粬
白粬是永春傳統(tǒng)特產,閩南話叫"白殼",在永春與榜舍龜、麻棗、橘紅糕、金橘齊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白粬是圓形,質地潔白,大小形狀類似銀圓,故又稱"白銀"。白粬做工考究,全部過程除磨漿外都只能是手工制作,制作流程較為復雜,需要經過十道工序才可以制成。白粬煮食便捷,入口滑嫩,甜咸隨意,風味獨特,清涼解渴,是解暑的好食品。
盛夏酷暑,吃上一碗加糖的甜白粿,清涼解暑,甚覺清爽,是永春人夏季消暑的佳品。白粬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早米,經過浸泡、磨漿、發(fā)酵、成型等多道工序,最終形成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三、創(chuàng)意消暑美食
1. 芒果蘸醬油
芒果蘸醬油是泉州獨特的消暑美食,每年夏至過后,泉州的街頭賣芒果、削芒果的小攤就多了。對泉州人來說,芒果蘸醬油才是吃芒果的正確打開方式。對許多外地人來說,這似乎是"黑暗料理",其實,如果你放下偏見試一試,也許會很"上頭"。
這一吃法出自鯉城桂壇巷,是由清代名醫(yī)吳亦飛發(fā)明的,后來漸漸成為泉州本地的一種特色吃法。芒果蘸醬油用的芒果頗有講究,以泉州的本地芒果為佳,因為本地芒果甜中帶點輕微的酸澀味,搭配上醬油的咸香,可以很好地掩蓋芒果的澀,酸味被中和得很美妙,而甜味更加突出,香味更加濃厚,兩種味道遞進撞擊味蕾,又漸漸完美融合。
2. 菜頭酸/楊桃水
菜頭酸和楊桃水是泉州"古早"味小吃,早年閩南鄉(xiāng)間很多人家都會做菜頭酸給小孩當零食,在老一輩泉州人兒時的記憶中,牙疼的時候要喝菜頭酸水,喉嚨痛的時候要喝楊桃水。這兩樣是泉州人的降火"神器"。
在泉州,"菜頭"指的是白蘿卜,菜頭酸口感酸酸甜甜,清脆可口,冰涼敗火。菜頭酸的主料為蘿卜、白醋、糖,將蘿卜切片,稍微腌漬去掉苦水,再加入適量的鹽和糖就成了。楊桃水的主料為楊桃,做法和菜頭酸類似。楊桃也叫洋桃、五斂子,在泉州也叫"風鼓"?!侗静菥V目》中記載,"五斂子主風熱,生津止渴。"閩南民間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楊桃榨汁喝,可以緩解口腔潰瘍、口角炎。
創(chuàng)意消暑美食 | 主要原料 | 制作方法 | 獨特功效 |
|---|---|---|---|
芒果蘸醬油 | 本地芒果、醬油 | 芒果切塊蘸醬油食用 | 開胃消食 |
菜頭酸 | 白蘿卜、白醋、糖 | 蘿卜切片腌漬調味 | 清熱解毒 |
楊桃水 | 楊桃、糖、鹽 | 楊桃榨汁調味 | 生津止渴 |
石花楊桃清 | 石花膏、楊桃 | 石花膏加楊桃汁 | 潤喉清熱 |
3. 石花楊桃清
石花楊桃清是泉州特色飲品,將石花膏加進略帶咸甜味的楊桃汁,杯底再放上一塊鹽漬過的楊桃片。這一杯石花楊桃清入口,潤喉又清熱,一點都不甜膩。楊桃在夏季是閩南地區(qū)常見的水果,加上石花膏的清涼,成為夏季消暑的理想選擇。
石花楊桃清的制作方法簡單卻別具匠心,將石花膏的清涼與楊桃的酸甜完美結合,既保留了石花膏的Q彈口感,又融入了楊桃的獨特風味,是泉州人夏季消暑的創(chuàng)新飲品。
福建泉州夏季消暑食譜豐富多彩,從傳統(tǒng)的四果湯、石花膏、仙草蜜到創(chuàng)意的芒果蘸醬油、菜頭酸,每一種食品都承載著泉州人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些消暑食品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更體現(xiàn)了泉州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