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自稱“揚州人”的原因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理解:
一、文化身份與情感紐帶
-
長期生活與教育背景
朱自清自幼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先后在揚州北面的邵伯古鎮(zhèn)和揚州中學度過童年與少年時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形成深厚地域文化認同。揚州中學更是他求學和從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舞臺,進一步強化了他對揚州的歸屬感。
-
家庭與祖籍關聯(lián)
其祖父、父親均葬于揚州,家族墓地成為他情感的歸宿。他有兩個夭折的子女也葬于揚州,這些生命經(jīng)歷加深了他對揚州的眷戀。
二、精神象征與自我定位
-
精神故鄉(xiāng)的延伸
揚州不僅是朱自清的出生地、成長地,更是他精神上的故鄉(xiāng)。他在此形成的文人氣質(zhì)與揚州文化緊密相連,如《荷塘月色》等作品便體現(xiàn)了揚州的園林美學與哲學思想。
-
自我品格的映射
“揚州人”的稱呼也隱含了他對清正廉潔人格的追求。改名“自清”即源于《楚辭·卜居》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的典故,而揚州的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滋養(yǎng)了這種品格。
三、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
-
籍貫與自稱的差異
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但長期在揚州生活且與當?shù)匚幕疃冉蝗冢瑢е隆皳P州人”的稱呼逐漸成為公眾認知的象征,甚至超越了籍貫的范疇。
-
晚年生活的影響
晚年朱自清選擇在揚州安度晚年,與家人團聚并延續(xù)家族在揚州的祭祀傳統(tǒng),這一行為進一步鞏固了他對揚州的認同感。
朱自清自稱“揚州人”是個人經(jīng)歷、文化認同與精神寄托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既包含對物質(zhì)家園的眷戀,更蘊含對精神家園的追尋。